
来生还做你的朋友
天空阴沉,带着亲友的悲伤;细雨纷纷,那是无尽的泪水。吊唁台阶,铺满长长的遗憾;面对遗像,心存一万个不舍。水晶棺中,先生面容憔悴;鲜花丛里,总想多看你一眼。先生啊,虽然从此天人相隔,但你的音容笑貌,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记得那年,我还是中学生。行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父亲忽然拉我一把,然后指着远远的一个身影说:“你看那个人,可是咱们这里真正的文化人,他考古的水平可高啦!”我正待细瞧,人影却匆匆隐没在人群里。那人就是你!虽然此后多年未能相见,但你的背影总是我脑海里一幅高雅的图画。
真正与你相识,还是九十年代那次书画展上。那天,你在展室,一边欣赏展品,一边招呼观展的熟人,还不时为人们讲解作品。我觉得这个热情、博学、率真的老者,肯定是个不凡的人物。我不惴冒昧,上前找你说话,方知见到了久久仰望的你,并且很谈得来。我那次有十几方篆刻作品参展,因为牛刀初试,有些心怯,却得到你热情的肯定,你还称我为“青年篆刻家”,这着实令我受宠若惊。
来到你办公室,你高兴地告诉我说:“我不只认识你的父亲,还认识你的祖父,现在又认识了你,咱们是三代世交了!”我异常惊喜,说:“就是就是,那,李主席,按私交我怎么称呼你呢”?你说:“虽然认识你祖父最早,但,与你父亲年龄相近,联系较多,你就叫我伯父吧。以后啊,不要称主席,就喊伯父”。从那以后,我们就不计较年龄和身份的差别,成了真正的“忘年之交”。
从你的口中,我知道祖父和你有一个“伯乐识马”的故事。那是建国初期,你在县政府做文书,参加了黄河复堤指挥部的工作,我祖父是当时的黄河修防段长。你当时为了鼓舞复堤民工的士气,编印小报,除报导工程进展有情况外,还自编一些快板书之类的内容。小报是用腊纸刻印的,内容好,文字也秀气。祖父对你这位秀才非常赏识,总想延揽成他们黄河段的人才。你当时也被祖父的诚恳所打动,愿意凤落梧桐。只是那时,象你这样聪明能干的优秀人才太缺了,所以,看到县长不同意你调动,祖父也只好带着遗憾作罢。虽然事情没做成,但你们之间那种赏识与被赏识的感觉,却是很深的,这些,我在四十几年后你述说时的眼神中,能真切的感受到。
我知道,你的专业是考古。五十年代,你被县里推荐到山东大学学习考古,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知识,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考古专业人才。七十年代,国家组织大规模文物普查,你是文物普查队的骨干。那时,你们走村串巷,风餐露宿,从民间发掘收集了一大批文物,为鲁西南考古文物事业铺下了厚实的底子。据说郓城文物收藏在全省名列前茅,有一批珍贵的古代字画,其中不少是辛亥革命著名人物、建国后曾担任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副主席的夏伯子先生捐给故里的。这些字画的捐献,你在其中穿针引线、辛勤联系,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人说,刻有“罗列三千馆,香占第一家,隔壁三家醉,开坛十里香”的那个宋代酒坛,就是你从农民手中发现的。当时,祖母手中有个柳编的馆盒,虽然年久生旧,但编得很有精致。父亲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送到你那里鉴定,果然被你肯定了文物价值,由文管所收藏起来。由于你在考古文物界的声望很高,有不少收藏爱好者找你帮忙鉴定,你从不厌烦。在当时喜欢收藏的人中,提到你的名子时,人们总会生出许多敬意,他们以认识你、知道你为荣。
你爱画,画虎、画梅、画鸡。你说过,画虎是跟当代画虎名家武天池先生学的。画虎画鸡,是因为崇尚虎和鸡身上体现的那种刚健威猛之风,一个慈爱友善的人,再有对威猛刚强之气的向往,就有比较完整的内心体验了。你画梅,笔墨不多即能得梅的气韵。你的画,自己构思、自己撰诗,自己题写,画与诗相互映衬,共同烘托出鲜明的主题。人常说“郭老字好求”。郭老我无缘讨要他的书法作品,但我有机会要你的字画,这不仅因为我和你接触较多,而且我知道对喜欢你字画的人,你没摆过架子,会尽量让他们满意。我向你要过多幅字画,你虽然年事已高,却从不拒绝我。父亲生前自制手杖,要把抓手刻成鸡头的形状,让我求你画个样。虽然那天你身体很不舒服,但仍然当即为我画了图样。其实,父亲对这鸡的形象,与你的感觉一样,都是要体现一种精神的追求。
先生爱诗,写诗。你的诗,无论是歌诵时代的,还是抒发性情的,都由心而发,风格平实,语言畅晓,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你思维敏捷,逢庆有诗,出口成章,常常令我们称奇。如今你虽然去了,你留下大量的诗作却是我们可以珍收的一笔财富,无尽的怀念会让我们伴着晨曲暮霭读你的诗作,体会你的风骨。
我常讲,先生是地道的文人,是文人的领袖。真正的文人,不仅有文人的才情和成就,更重要的是有文人的品格。我对你惊人的记忆力佩服得无体投地,垂老之年说起典籍文章丝毫不差。但,你一生的人品,比这个更重要。你从小立志发奋,靠自己的努力成就事业,不会搞歪门邪道。你自己觉地把自己归到追求高雅的群体中,把荣华富贵看得淡而又淡。对上,你不巴结。听说你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你事先并不知道,是省里的领导重视文化、赏识你,主动安排的。对下,你很友善。还记得么,那次政协出版文史资料,把书从印刷厂接来准备发的时候,却发现一篇重要的文章你的署名却加了上了黑框。时任文史委主任的王锡亮先生很是不安,急忙向你解释,没想到你却对这事看得很淡,还微笑着风趣地说:“没事没事,人家说‘咒一咒,添阳寿’这能让我长寿呢。”这番话,一下子打消王主任,缓解了气氛。人在单位,能遇到你这样理解人的领导,那真是一种幸福。在有些人想赖在领导岗位上多干几年的时候,你却主动向组织表示自己退休年龄已到,请求实现入党的愿望,我更反映了你做人的真实与超脱。
退休以后,你心态平和,乐天知命。你托我制印两方,一方为“不知老”,另一方为“苶翁”。我知道,“不知老”,那是你老有所乐。而以“苶翁”自居,那是你追求大智若愚的境界。你对生命和暮年,很看得透。那次你特意提到关于老年人“七十不保年、八十不保月、九十不保日”的说法,因为,老者要随时调养身心,顺天而为。我在老年人面前一般不敢提这类话题,怕触及他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yifuya.com/html/sanwen/x59aa76aos8ff0y.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