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池青荷
那池青荷,深藏在八大山人纪念馆那个清幽的天井,吮吸天簌的甘泉,绽放着缕缕清香。不知是当年朱耷留下的精灵还是后人植下的敬仰?我想:能在这喧嚣的城市中长得如此青纯艳丽,定然有他存在的空间和理由。良久静立于
那池青荷,深藏在八大山人纪念馆那个清幽的天井,吮吸天簌的甘泉,绽放着缕缕清香。不知是当年朱耷留下的精灵还是后人植下的敬仰?我想:能在这喧嚣的城市中长得如此青纯艳丽,定然有他存在的空间和理由。良久静立于此间,感觉自身也纯洁了许多。“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虔诚的瞬间,又猛然鲜活出古人的词句。初中时念过的课文基本忘了,唯记住了周敦颐的《爱莲说》,不是因为词句的优美而是喜欢莲的品格。再定神看身边的那些精灵,突然对古人的思绪萌发出莲般的叹服。
低头用心呼唤大师,大师不应,留下人世间凄凉的故事。一副副画里透出厚重的苍凉,“墨少泪多,墨少情多”,皆因国亡家破。遁入空门,亦僧亦道,是逃亡、躲避还是厌倦了滚滚红尘?看寥寥几笔,尽写意于人生,寄情于笔墨。哭之、笑之,是酸楚、是无奈?我想那百花洲畔的凄凄芳草一定聆听过山人细瘦的忧思,抚慰过山人伤裂的心房。
我沿着馆内的小径,妄想走进山人的世界触及大师内心的情感。清风习习,细雨蒙蒙,参天的古木,似乎在嘲笑我的多情。走不出通幽的曲径,拨不开心头缠绕的云纱,又如何能揣摩出僧道的玄机?
愤世疾俗出诗人,是沧桑造就了一代大师。冷眼旁观看世界,古今帝王将相不一定快乐,山野村夫也不一定孤寂。人生的祸福无从说起,“祸兮福所致,福兮祸所依”。从皇裔到布衣,由竹杖芒鞋到一代画家,是祸是福,是得是失,自当由后人评说。
想起一个才华横溢的朋友,从师范出来却是由一个村小调离到另外一个村小,五年之中竟然换了六个学校﹝全是一些偏远的村级小学﹞。那些年,我和他的命运差不多。原因很简单,不是不会教书,而是不会迎合领导。因为在红与黑之间,我们不会颠倒,看不惯时还和人家来个将对将。举报,告状是错了?没有。是人总得有个性呀!总不能看着他们拿着公家的钱吃喝嫖赌;总不能让他们拿我们微薄的工资去撑饱他们的口袋。一切没有预期的效果,结果却成了一些人的眼中的“刁民”,“好日子”像影子跟随着。
朋友没有屈服,静心苦读,凭一股钻劲儿考上了华东交大的研究生,如今已是一名牌大学的教授。而我却没有他这般能耐,依旧在山沟里当着“孩子王”。
记起我们相见时,朋友感慨地说:“我还是一样,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正直不是什么坏事。感谢当年的那些人和事,磨难真是人生中的另一类财富,逆境有时可以成为最好的朋友,好运或许是自己可怕的敌人。没有那段经历我可能没有今天……”朋友的语气还是老样,只是成熟了许多。
思绪至此,心中坦然,人总是在适应环境,不是等着环境来适应我们,青荷能适应大城市的喧嚣,千百年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也不曾改变自己的本质,我又何须刻意地去改变自己。
跟着时代,不迁就时代,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我心里如是想着。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yifuya.com/html/sanwen/x6o76isissd330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