崀山神韵

崀山神韵

解秩散文2025-11-18 04:07:35
崀山过于重翠厚碧,找不出几丝纤秀,显得苍老、沉郁,用“小桥流水,山明水秀”怕是不适宜十月末这个季节的。进入牛鼻寨风景区,我便有了这种印象。不是说崀山之奇,奇在山韵么?一诗曰:半生长誉丹霞美,方识崀山比
崀山过于重翠厚碧,找不出几丝纤秀,显得苍老、沉郁,用“小桥流水,山明水秀”怕是不适宜十月末这个季节的。进入牛鼻寨风景区,我便有了这种印象。不是说崀山之奇,奇在山韵么?一诗曰:半生长誉丹霞美,方识崀山比丹霞,胜地有缘何恨晚,并赞南北双奇花。
小路延伸上去,我们快步走着;路旁的树木斜过身去,让着我们。我们愉快地在它们中和着音乐的节奏。山级蜿蜒、曲折而上,见一云梯,木板架成,两边是铁扶手。云梯的左侧,崖壁上开凿些踏坡,一根深褐色的铁棒横竖下来,供游人攀沿而上。登上天梯,有一块小平地,阵阵爽风吹来这里,抬头仰视,陡峭的岩壁上刻着“天下第一巷”。踏进天下第一巷,真是小门,游走进去,延伸出一褐色的通道,窄深窄深的。这可不是无与伦比的开凿者把山崖劈成两半的,而是鬼斧神工,山石天然裂缝而成,全长230米,高80米。说它窄,实在窄,窄得没有周旋的余地,呼吸也不畅;窄得你不敢在此处停步,怕阻了游人前行;窄得怕两壁石块擦破随身携带的包,只好把包捂在胸前。最窄的地方仅一尺,即使我不胖,也能为自己能置身这样一个石质窄缝中,侧身而过幸庆。
游人还真多,只能放慢节奏,我们且行且驻。可望到的是一线蓝天,灰蓝的天宇像把利剑,亮着光,明明晃晃,直刺深隧,似乎天并高远,只与崖并头。仰头当喊得一声,定会穿透如帐的青天,舟似的白云,我却不喊,怕岩壁发出扯嗓般的空旷回声。触及两旁幽暗的石壁,觉得它伟岸,它稀啦啦地铺展着生命的韵律。那有生命的植物,便是顽强生长的,星星点点洒落的苔藓。这苔藓就攀附于它,风剥离不了它,雨侵蚀不了它。而我们却晃晃悠悠在这深缝中,逐渐隐进去,被吸进去。连思想也粘附在身边耸起的褐色巨岩上,贴着岩面,似凝固了所有时间,将岁月演变成冷峻的褐色,还将自己瘦瘦软软地夹在了时光隧道里,晃若隔世。四肢不能自由伸展,身体不能任意东西,石壁要吞噬自己么?这是怎样得“夹缝中求生存”的艰辛人生呢?
前面又堵车了,我们这一行人歪歪扭扭如玩具卡了一般,真是“天下一巷窄崖壁,百折犹难回首望。”可否上天立地?可以。虽天一巷巷道笔直,陡峭。也有探险者手脚并用,沿人工开凿的石级攀绝壁至极顶,饱览骆驼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瑰丽。
出了天一巷,岔小道,转瞬间就到了牛鼻山。牛鼻小亭小憩一下,抑或只是想更仔细地琢磨“牛鼻”。牛鼻山棱角分明,有些孤傲。我寻思了半日,也没有看出牛鼻的倪端来,东看看,西看看,离它也还算近,就见突出的巨岩上有些窟窿,说这是鼻子,那是眼睛,指指点点,可我的脑子里就幻化不出牛鼻子的影子来。崖畔上三三点点窟窿下方,有些竹枝绿树绕着它,难道是借它们衬托想象而成?也不是。
管它呢,随意走上一条有阶梯的小道,就到了那用围栏而闭的摇钱树旁,半株而立的摇钱树从石缝里生长出来,枝丫虽斜逸旁出,仍可见被攀摘过的痕迹。枝干很奇特,像凹凸不平,圆圆鼓鼓的拐杖。至于那并不繁茂的叶片,光泽也好,质感也好,灵气也好,神韵总是与沧桑联系在一起的。可我们虔诚地相信这棵摇钱树,给予我们的祝福是一定存在的。
再往前走,就是前门寨,天然巨崖边石块凸现,构成一石块天棚,天棚弯似一张弓。天棚下空间极大,可容纳几百人避雨。天棚下巨壁沿着地面又横着凹了进去,高出地面一米多,这就算小天棚了,边沿却如翻耕过,褶皱得有棱有角。这不算太小的穴也可接纳百余人在此聚会。穴外,满是裸露的片片黄土,黄土上乱石横陈,累累褐石是因筑前门寨炸穴采石而残留的,整个情调所呈现的是一派赫然在目的苍凉。据说这里曾经是太平军古战城堡,这让人觉得历史氛围浓重,有一种神秘色彩。太平天国名将翼王石达开留下的义军寨,仿佛在诉说着当年战斗的艰苦、抗争的惨烈和勇士的果敢。
下山路上,见着许多像竹叶又像粽叶的灌木,叶子呈扁长形,游人均叫不出她的名字来,她平平整整一斩齐,像全部出自一位专业户之手,精心培育栽种而成,给大地铺上了一块硕大无比的墨绿地毯。风漾起的时候,煞是好看。
诱着你前行的,还有一天比一天繁茂的山菊,一簇一簇地点缀这深秋的山林中,亮得你眼睛也黄的、蓝的、白的、粉的、紫的。摘些来,一采就按奈不住:“好多!好美!”真是可爱,花儿美丽我来采!一边下山一边慢慢采噢!斜阳也要归家了。
相伴半日,有些不舍。含情欲说崀山峰,可是明日要观看的景还会一朵一朵地开过来,也能携得花儿馨香伴斜阳么?我想,崀山神韵不会辜负我。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