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荔枝成熟时

又是荔枝成熟时

插关儿散文2025-05-18 14:02:21
今天一个人走在街上,看到一个肤色黑坳的老伯在兜卖水果,最显眼的就是荔枝。一看到那娇滴滴的荔枝嘴就开始馋了,但一想,现在荔枝初出时节价格肯定不菲就打退了堂鼓。“小伙子,来尝一个吧,觉得好吃再买。”我忍不
今天一个人走在街上,看到一个肤色黑坳的老伯在兜卖水果,最显眼的就是荔枝。一看到那娇滴滴的荔枝嘴就开始馋了,但一想,现在荔枝初出时节价格肯定不菲就打退了堂鼓。
“小伙子,来尝一个吧,觉得好吃再买。”我忍不住拿了一个,剥开壳往嘴里一送,真甜,那是刚摘下来的。
“这是新兴吧?”我问。
“不是,是白蜡,刚从树上摘下来的,可新鲜着呢,就十块钱一斤。”
“十块钱太贵了,能不能便宜点呀。”一方面价格我觉得有点过高,另一方面又忍不住想吃,真是矛盾。
“这样吧,看你是学生,八块怎么样?”
“还是贵了,算了,我不买了,不好意思额。”因为自己出生于水果之乡高州,而荔枝正是乡里的主要经济作物,荔枝收购价普遍比较低,相比之下,八块我还是不能接受的价格。
“这样吧,六块钱给你,不要再讲价了额。”老伯还没经过我同意就直接把荔枝往袋子里塞。六块钱,我觉得也差不多了,理性的思想始终斗不过感性的食欲,也就接受了,买了下来,刚好一斤,十块钱。在路上,我边走边吃,一下子回到在家里吃荔枝的感觉。
我的家乡处于粤西的一个小县城高州,以荔枝、龙眼、香蕉、杨桃、芒果等亚热带水果的种植而出名,00年江总书记下高州视察的时候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代表”思想,但是,却仍不为多人知道。在外地求学多年,离家七八个小时车程,却一年只是寒暑假才回家一趟,每到荔枝丰收时节,母亲都会打电话过来说荔枝什么时候青皮、什么时候红头,惹得我的口水直流,恨不得马上往家里扑。大一那年,父母叫人捎来了一箱荔枝,那晚自习我没去就坐在宿舍大吃个饱,高兴的边吃边向同学介绍:这就是我高州的荔枝,可新鲜着呢。
每到荔枝成熟时节,远远一望,山连着山上一片绿一片红,绿的是伸展的枝叶,红的是圆墩墩的荔枝,风一吹,枝叶婆娑,有如晚霞下天边的火焰,此则荔山之大观也。近看,一簇簇的荔枝硕果累累把树丫压的歪歪的,每个荔枝都鲜艳欲滴,乡亲们拿着剪刀削枝摘果,很快就可以慢慢的装上一框。每到荔枝成熟的时候,在公路的两旁有很多临时搭建而成的草棚,一个地毯往地上一铺,一把秤一个本子就开始做起买卖。肩上担着荔枝的乡农被荔枝压得弯了腰,代购商们热情的招呼着进行买卖,有时,为了一两毛钱,乡农不惜一两公里的路。生活在中国最广阔的农村,淳朴的村民为了生机是在艰苦。就在这一条公路上,荔枝被一担但集中,然后又被一车车的往外运,换成村里的柴米油盐和孩子们的学费。
说起荔枝,有很多难忘的记忆。小的时候,父亲自己收购荔枝外销,我就和弟弟坐在旁边看档,当然更重要的是剥荔枝,新兴、黑叶、糯米吃、妃子笑,什么品种都尝试一篇,还有比谁吃的最大、最奇形怪状,白吃不厌,几乎可以一天都坐着吃个饱。高三的时候,我和两个要好的同学经常发着各种各样的梦,我说,我希望有天开个属于自己的工厂,把家里的荔枝等农副产品加工运送出去,我们还真的有付出行动,还专门去超市找各种农作物的加工商品。
杜甫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写下了统治者的骄奢,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为荔枝写下了颂词,荔枝以其鲜美的味道赢得了各位食客的喜爱。,荔枝是乡亲们早出晚归用汗水换回的丰硕果实,也是乡亲们一年最大的期盼。可惜的是,荔枝香脆可口却难于保鲜,“一日色淡,而两日味变。”荔枝太娇俏了,远途运输和酷暑成了它抬高身价的要害。
荔枝红了,总拨动着游子的心弦,可惜当初豪言要把荔枝产业升级的我却选择了一条医学之路,只是,远在北京的好兄弟,不知你可否看到家乡的荔枝,可否记得我们曾经年少的那个梦。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