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去的鸡窝
亲戚说这些鸡蛋是他每天从鸡窝里掏出来的。儿子不知道“鸡窝”是什么,他听说是“掏出来的”,以为是从淘宝网上购买的。亲戚走后,他让我也从淘宝网上“掏”这样好吃的鸡蛋。儿子的无知,不知道“鸡窝”让我脸红。记忆中,那“呱呱蛋”的母鸡啼唱声是那样嘹亮而又优美,我的思绪仿佛回到了远逝的鸡窝。
儿时的我每天都要从自家的鸡窝里捡到一二十只大小不一的鸡蛋,每次去鸡窝拾鸡蛋是我最快乐的事情。那时候,鸡屁股就是全家人的银行,几只鸡蛋可换一斤廉价的食盐,几十只鸡蛋就可供一家人一个月的基本生活开支。因此鸡窝是全家人的希望,鸡就是全家人的命根子,是全家人生活的尊严!那个时候,一个家庭没有牛马的后果就是做牛做马,去干牛马所做的拉车、犁地诸如此类的一切活计。没有几个像样的鸡窝和一群下蛋的母鸡就意味着贫穷,意味着被同村的人笑话。
还记得有一次我听见“呱呱蛋”的叫声就去鸡窝拾鸡蛋,不小心惊悚了另外一只准备进鸡窝下蛋的母鸡。那只鸡扑通扑通飞进了邻居家。乡村人都非常朴实,不是自家的鸡进了门,就会立即赶出去。就这样这个邻居赶出去,那个顽童赶过来。受到惊吓的鸡从这条巷道跑到了另一条巷道。我母亲在晚上睡觉时才知道一只鸡不见了。全家人几乎找遍了整个村子,打着火把找了半夜,也没有找到。后来。母亲带着哭腔让家里人别找了。仅仅丢了一只鸡,不到半个月母亲就显得苍老了许多。
丢了一只鸡,母亲为了填补“缺失”,开始再孵一窝鸡。孵鸡是件特别需要耐心的细致活,家乡称之为“抱鸡”。母亲将柳条编的粪框鸡窝搬进了自己睡觉的土炕上。垫好压软的麦草,铺上棉花之类的软布条。然后调选一只个头大的母鸡,把它放进摆好鸡蛋的粪框鸡窝里。二十多天后,毛茸茸的小鸡就会啄破蛋壳,调皮地跑了出来。丢了一只鸡,多了一群鸡。母亲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微笑。于是,我和母亲跑鸡窝越来越勤快了。
日子就这样在去鸡窝,离开鸡窝的过程中继续着。勤恳的母亲年复一年地坚守着鸡窝,拼命用鸡蛋换着油盐酱醋,用鸡蛋换钱供我读书……
如今的我,离开鸡窝已经很久很久了。置身钢筋混凝土的县城,我竭尽全力在县城购置了“鸡窝”一样大的三居室。为了这个“鸡窝”早出晚归,加班拼命。在这里,没有母鸡“呱呱蛋”的鸣叫,只有仓促而过的汽车时远时近,若隐若现。儿时的鸡窝已经远去,然而我总是感觉自己离鸡窝很近,近的可以感觉到那份清冷。蜗居在自己的“鸡窝”楼房里,我夜夜在文字里游戏人生,学习做人,学习作文。有谁知道,童年的鸡窝照彻了我的生命,赐予了我受用不尽的灵性。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yifuya.com/html/sanwen/x7a75i9i8d93y33.html
上一篇:风华赋
下一篇:一个人的孤独,一个人的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