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纪巴金,世纪中国
巴金是中国当代文坛树立已久的一杆鲜明标志的大旗。是文学星空中的泰斗。是蜚声海内外的一代宗师。是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他的安然谢世给国人的心里留下了重重地一击。这种无可估量的损失用任何语言来形容叙述都会显
巴金是中国当代文坛树立已久的一杆鲜明标志的大旗。是文学星空中的泰斗。是蜚声海内外的一代宗师。是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他的安然谢世给国人的心里留下了重重地一击。这种无可估量的损失用任何语言来形容叙述都会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在世界已飞速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果再用几百年前的中国旧时昔日梁山英雄好汉排座次的标准来衡量,无疑的定会是群龙无首。中国当代文坛毫无疑问的是将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出现明显的缺位、空档,大师的概念将不复存在。这深深的遗憾将不时的困扰着国人。但不管怎样说:巴金是中国人的骄傲、全世界的光荣。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将永远和我们一起思考,一起探索,一起荣辱与共,他那一千三百多万字的精神遗产和人格的伟大力量将激励着我们前行。
巴金先生的一生是追求光明,追求真理、勇敢地抨击黑暗的封建专政,探求真理的一生,他是“五四”以后文化革命的又一杆鲜明卓越的大旗。他少年成名,著作等身。早年的《激流三部曲》为首的《家》以及随后的《憩园》等一系列著作,曾拨动了那个时代青年一代最敏感的神经,说出了蕴积于他们心中想发而无法发出的愤憾,哀怨和追求。正是在巴金的这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中他们逐渐吸取了营养,增强了斗志。许多人不甘心任人宰割、奋起抗争,冲破罗网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更有一部分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血与火的战斗洗礼中他们英勇顽强,视共产主义为人类最高理想,追随马列,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晚年的巴金,顽疾缠身,行走艰难。耄耋之年仍不忘读者,在病房斗室中用帕金森综合症所致颤动的手蘸着自己的心血熔铸了毕生的思考写就的《随想录》,真实地记录了二十世纪一个有良知的东方大国的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其剖析之真诚,情感之炽热,反思之透彻,为中外文学所罕见,让亿万读者心灵震憾恸容。这是一部闪烁着真理光辉的传世经典。特别是深沉五大卷洋洋数万言自始至终贯穿的讲真话这一主题思想发人深省。可以毫不犹豫的断言:巴老晚年倾全部心血写就的《随想录》是继法国大思想家卢梭《忏悔录》后的人类文学史上的第二部真诚的自白书,是留给我们国民的最好的人生教科书。讲真话这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让多少人为之尴尬,为之费心,说着容易做着比登天还难。试想:洋洋十几亿人大国,芸芸众生,当我们每一个知识分子、每一个公务员,每一个公民都能自觉遵照践行巴金老人讲真话的精神和真诚坦荡地面对一切,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
世纪巴金,世纪中国,巴金一生始终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休戚与共,巴金是忧郁的,他目睹了世纪中国的曲折和艰辛,他曾感叹:“我不幸的祖国,乡土哟”巴金是幸运的,在他的壮年,晚年终于看到了他深深热爱着的祖国,深深眷恋着的土地上发生着的翻天覆地变化的一切一切,他和热爱他的人民一同迎来了本世纪最伟大的复兴。
今天,在追思巴老的日子里,我们再次捧起《随想录》感憾憾万千。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就的,完全可以断言是巴金老人的遗言:“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我写作是为了战斗,为了揭露,为了控诉,为了对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绝不是为了美化自己……我不是用文学技巧,只是用作者的精神世界和真实情感打动读者,鼓舞他们前进,我的写作的最高境界,我的理想绝不是完美的技巧,而是高尔基草原故事中的勇士丹柯——他用手扳开自己的胸膛,拿出自己的心来,高高地举在头上。”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表达着巴老人的心曲。也是世纪巴金最生动的写照。
千禧之年度过了近五周年生日的时候。世纪巴金老人怀着对他的祖国,他的人民,他的亲人,怀着对这片他曾无限眷恋的深沉的热土,静静地离我们远去了,一代杰出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他那一双睿智的双眼轻轻地阖上了,一曲顽强的生命之歌唱到了终点……此时此刻每一个有良心的正直的中国人都会五内俱冷、感叹万千,当我们在陈滞猥劣的生活中不能自拔的时候,当我们在声色犬马中自甘沉沦的时候,当我们居功自傲,沾沾自喜的时候,当我们被身边小事缠绕无所事事的时候。我们不妨想想巴金老人,读读巴金老人的《随想录》那么希望与我们同在,那么我们会恍然醒悟。我们将会正视面对眼前的一切。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yifuya.com/html/sanwen/x7i87assai8f020.html
上一篇:桑园,一种文化,一种生活
下一篇:茶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