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倚红楼
写下这个题目后我却又顿时失语。是的,红楼太大,红学太深;梦里的书生又该从何处着笔呢?
记得第一次邂逅《红楼梦》是在高中时的一个夏天,情感萌发的青春年华里总有那些傻傻的冲动,因了心中那个女子对《红楼梦》的钟爱,我也便走进了红楼里的唯美世界。
多年以后,当我独身一人彷徨在这冷漠的世俗世界,踟蹰在这无尽的坎坷的脚下的路,沦陷在这不见花开的寒漠的身旁的夜,当年的幼稚早已不复存在。可是在我的精神世界里依然留存着那所低矮的茅屋。那里,茅橼蓬牖,瓦灶绳床;那里,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那里,曹子雪芹用他一生的情伤撒一把辛酸泪,述一篇荒唐言。
人世沧桑,苦海浮沉,经历过这些的曹雪芹又该有多少感怀,多少颖悟要向世人娓娓道来,并用它们慰藉人类永恒的苦闷着的心。于是,困苦的书生走近几个轮回前皇城郊外的那盏孤灯,轻叩朱门,千思万绪入梦来……
华灯初上的大观园,怡红庆生的群芳宴。《红楼梦》里的青春岁月在这一刻达到了快乐的顶点。那些红楼世界里的奇女子纷至沓来,朵朵花开,明媚了整个世界。
三生石畔的绛珠草,闻所未闻的还泪说。黛玉质本洁来,向群花丛中单取一朵芙蓉,她是雪芹笔下纯真人性的集中代表。社会这个大染缸五颜六色,穿梭其间的我们一袭白衣而来,却都惨遭污染而去。谁能幸免?又有谁能出淤泥而不染?黛玉做到了。她带着一颗还甘露之惠的感恩之心入世,又作为一个冰清玉洁的灵魂离开,不受一丝污秽。然而,是谁把这至情的泪水熬干?是谁让颦儿的眉心紧蹙?命运何时悄然拆毁了木石前盟?黛玉啊黛玉,你独立于潇湘馆森森的湘妃竹下,空遗一身瘦骨、傲骨,在天空冷月的凝望中美到令人心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你注定不容于这个污浊的现实世界,也就注定“质本洁来还洁去”。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宝钗轻移碎步,端庄入席,从群花丛中掣出一支牡丹,雍容华贵。她是世俗眼中的完美女子,她兼具绝世的美艳与深藏的心机,她进了宫是贾元春,嫁了人是王夫人,老了是贾母,守了寡就是李纨。不知为什么,看到宝钗总让我想起“命运”一类的东西。除此之外,我实在想不出是什么让金簪深埋雪里,枉费了她的心机、她的努力。一股冷香飘来,是命运的无常的寒风,在告诫我们人类在命运前的无助与悲哀?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湘云蹦蹦跳跳,欢笑入席,掣取一朵狂开怒放的海棠,一如她开朗活泼的性格。父母早逝,泯灭不了芦雪广割腥啖膻的豪情;寄人篱下,幽禁不了凹晶馆中秋联句的诗兴。湘云啊湘云,你有着多么单纯而乐观的心,能在坎坷的生活中时时憨笑?想起你醉卧芍药茵的憨态,也就让人在欢笑中笑忘了那些追名逐利的愁苦。
还有探春,还有妙玉,还有袭人,还有晴雯……
红楼里的宝玉爱红,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起初不解,后来明了:与其说是宝玉偏爱冰清玉洁的女孩儿,倒不如说是雪芹向往纯真无邪的人性吧。“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红楼里的这些女子如此明媚,如此鲜活,于是让人如此心动,如此不舍。
可是当乐章弹奏得正到高潮时,我们却从酣梦中醒来得没有征兆。这个由顽石的入世之欲引起的故事却在抄检大观园的混乱中戛然而止。于是正如从美梦中中途醒来的不甘一样,后人的续书出现了。我不喜欢高鹗的续书,它扭曲了曹雪芹的思想。
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文学史上第一篇红学专著《红楼梦评论》中说:“所谓玉者,不过生活之欲之代表而已矣。故携之红尘者,非彼二人之所为,顽石自己而已,引登彼岸者,亦非二人之力,顽石自己而已。此岂独宝玉一人然哉?人类之堕落与解脱,亦视其意志而已。……而《红楼梦》一书,实示此生活、此苦痛之由于自造,又示其解脱之道不可不由自己求之者出。”文学的真正意义在于给人以精神的慰藉,所有优秀的文学作品概莫能外。我想《红楼梦》的终极思想大概正如王国维所说,在于宣传“人类之苦痛与其解脱之道”吧!
佛说:“苦海无涯,回头是岸。”说得多么潇洒,却又多么抽象!社会的汪洋大海上百舸争流,颠簸在沉舟侧畔的我们当于何时回头,又该向何方回头?困苦的众生仰问佛像,佛像板着面孔没有回答。其实,人类常常把幸福设在远方,并为那个地方取了一个甜美的名字叫做“彼岸”。然而,“彼岸”、“彼岸”,对方的岸,此间的人想过去,彼处的人想过来,如此而已。把自我解脱的权力拱手让给他人,何苦来?可见高鹗续书中贾宝玉出家的最终结局是何等荒唐。
其实,曹雪芹的主旨早在《红楼梦》第一回中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经历中毕现无遗。
人生倏忽百年,如白驹过隙,困苦常伴左右。“空”字置于两端,是达观的超脱;情”字居于中心,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美好。历情以超脱,这应该就是曹雪芹历经沧桑后所得到的人世的大彻悟、大智慧了吧?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应该去感受并珍惜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真情——亲情、友情、爱情。而当我们尽历爱恨情仇,阅遍人生百态后即当返璞归真——超脱于名利之上,达观于宇宙之间。
韶华散尽春已老,待得后人续今朝。
风霜刀剑非所怨,梦倚红楼总因情。
曹雪芹在茅屋里为我们建设的,是一座抚慰精神的玉殿琼楼。我愿延伫其侧,做红楼一梦,眠于此间,永不醒来。
后记:
《红楼梦》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一文学部作品,我也一直想写一些关于它的东西。但正如我在本文中所提到的“红楼太大,红学太深;梦里的书生又该从何处着笔呢?”于是我迟迟未能,也未敢动笔。这次提笔是因为我们基础写作课要上一节“我最喜爱的文学作品”交流课,老师说可以畅所欲言。于是就不自量力地写下了这篇文章。我本想用华美的语言揭示出《红楼梦》的深度,也顺便说明自己的见解。可是由于自己文字功底的不足以及红楼探求的不够,所以拙作文采浅陋、见识偏颇,敬候读者斧正。
曹雪芹自谦写《红楼梦》是“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衍出一段故事来”,想到这里,我也就不甚愧疚了,就当我这也是一篇敷衍之文吧!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yifuya.com/html/sanwen/xa96io769o64tf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