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石佛滩

美丽的石佛滩

灵异散文2025-05-24 16:07:45
美丽的石佛滩景区位于博爱县县城西北9公里的下伏头村,因有隋代摩崖石刻和“南国水乡”的自然风光而弛名。此景区北依太行,南望丹河,流水沿山川峡谷顺势而下,形成“八百翠微峰,三千琉璃水”的自然景观。登高揽胜
美丽的石佛滩景区位于博爱县县城西北9公里的下伏头村,因有隋代摩崖石刻和“南国水乡”的自然风光而弛名。此景区北依太行,南望丹河,流水沿山川峡谷顺势而下,形成“八百翠微峰,三千琉璃水”的自然景观。登高揽胜,卧石听泉,有一种世外桃源超凡脱俗之感。
这个景区共有摩崖石刻、汉代水磨、槐中槐、下伏头石佛滩、“水上乐园”、谷洞峪太平天国征战遗址、天然“石门”、“老石人”、“八大金钢”、横山渡桥等大小景观20余个。
隋代摩崖石刻雕于石佛滩的悬崖峭壁之上,共80余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崖下有一潭,潭水碧绿,深不可测,它与对面的碧水潭潭底相通,并称连环潭,两个潭的水在潭底迂回曲折,相传直通东海。
下伏头景点,位于下伏头与许湾村之间,全长1.2公里。这里奇峰竟秀,碧水争流,滩石嵯峨,草木云烟。登上红岩山顶向南眺望,可欣赏到壮丽的黄河景观。山下垒石围水,形成“水上乐园”,水面宽阔,碧水荡漾,泛舟其上,其乐无穷。岸上有河滩,有清流,有梯田,有村舍点点,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在下伏头村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被考古学家称为历史“活化石”的汉代水磨和汉代槐中槐。
谷洞峪景点位于摩崖石刻东北500米处,全长1.5公里。峪中有一人工石洞,据说这是太平天国征战遗址。距此洞50米有一天然“石门”,门上有渠,夏季渠水横溢,可形成飞瀑。沿谷洞峪一路盘旋北上,路两侧危崖绝壁,怪石峥嵘,山南有桃林800亩,山北有红叶漫山坡,峰光岚影,朝暾夕晖,横山渡桥凌空飞架,水渠蜿蜒曲折穿洞而过,登高望远,附近景观尽收眼底。
石佛滩景区处处山水处处情,一年四季皆胜景。春季百草萌发,树木葱茏,流水轻浅,“人面桃花相映红”;夏季绿肥红瘦,灌木丛生,碧水潺潺,风清气爽,“三分寒意袭人至,疑是深秋临冬时”,是人们理想的避暑胜地;秋天层林尽染,黄花遍地,水鸣林啸,秀色纷呈,“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冬时银装素裹,冰峰雪树,琼玉瑶池,一片神话世界。伴以虫鸣鸟叫和美丽的神话传说,不是仙境,胜似仙境。
整个石佛滩景区幽静清雅。这里水中有鱼、虾、蟹、鳖,山上有野兔、野鸡、野獾,林中有画眉、斑鸠、鹦鹉,可观赏,可垂钓,可游泳,可划船。在这里既可欣赏到摩崖石刻、太平天国征战遗址、天桥飞渡等人文景观,还可尽情领略山岳天险、江南水乡田园牧歌式的山野情趣,是人们游览休闲的“天然乐园”。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位于下伏头石河滩的悬崖峭壁之上,共80余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碑刻镶嵌在石崖上,经考古学家考证,这些佛雕刻于隋代大业年间,虽历尽沧桑,仍可见刀工之细腻,形象之逼真,雕技之精湛,是我国佛雕艺术的瑰宝,被定为省级保护文物。
摩崖石刻下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大潭,号称“丹河第一潭,长30米,宽10米,潭水深碧,水大时潭面可见一巨大漩涡,漩起的水花喷珠吐玉,直扑崖面,令人惊心动魄,浮想联翩,给此潭凭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这里有很多美丽的传说。相传摩崖石刻原是一个圆形的山峰,里边住着十二位和尚,他们潜心修佛,用心智在大山里一笔一划雕刻着心中的佛,他们不断地自问:“成了吗?成了吗?”就这样不知刻了多少年,问了多少遍。又过了很多年有一个放牛娃来此山放牛,他无意中听到了山中的问话,就随口应道:“成了。”话音刚落,山峰轰然倒塌,一面石崖如刀劈斧砍般壁立潭前,崖上有石雕80余尊,个个残缺不全,有人说是这个放牛娃泄漏了天机,破坏了这桩佛事。这只是传说,人们更愿意相信这些摩崖石刻是我国佛雕的珍品,摩崖上的碑刻对此有详细的记载,这些佛雕虽久经战火和岁月的侵蚀,有些遭到部分破坏,但仍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是人类奉献给大自然的瑰宝。
在摩崖潭对面还有一个深潭,名碧水潭,潭底与摩崖潭相通,当地人称两个潭为连环潭,均深不可测,所以也叫“无底潭”。据传两个潭的水迂回曲折可直通东海。碧水潭依危崖而聚,崖石奇形怪状,错落有致,直入潭下,潭水象一块巨大的绿色翡翠镶嵌在河滩之中,它表面上气定神闲,波澜不惊,其实水下暗湍悄流,险象环生。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货郎进山卖菜,不小心将枰锤掉到潭中,枰锤在水面上漂来漂去,卖菜人沿岸打捞,可枰锤总是在他不远处漂浮,他气恼地说:“枰锤是铁的,你却不让它沉底,枰锤我不要了,你让它沉下去吧。”话音刚落,枰锤便在潭心旋转着沉了下去。人们说这里是块风水宝地,为了保住风脉,山民们在靠此潭的山岭上修了一个山王庙。这座山岭状如龟鳖,山头象龟嘴伸在潭中,因此当地人称这座山叫鳖盖岭,山民们还在鳖盖岭的东边修了一个龙王庙,意在祈求山神和东海龙王保佑此地一方百姓平安。
两个潭水质清纯甘美,被人称为“圣水”,到此游览的人纷纷取食、洗浣,以求免灾去病、养颜护肤。

下伏头景点
石佛滩的第二个景点下伏头景点,位于下伏头村与许湾村之间,全长1.2公里,这里房前小桥流水,屋后梯田层层,青山翠岭,杨柳依依,滩石密布,清流急湍,宽处碧波荡漾,窄处细流涓涓,既有北方之雄奇,又有南方之灵秀,不是江南胜似江南。因此,该村早有“太行水乡”之美誉。
在美丽的下伏头村边我们看到一座座石屋跨河而架,水声喧啸,飞流直下,走入屋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汉代水磨奇观。
这是我国目前少有的汉代水磨,丹河流域共有48盘,其中下伏头村有11盘。水磨分上下两扇,直径1.8米,厚0.4米,磨下有一根5米高的木轴被水推动带动木轮子使水磨旋转,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利用水力生产的形式,用这种水磨日可磨面900斤,比同时代发明的汉代水碓舂米效率要提高9倍以上。水磨在丹河流域更重要的用途是碾香末,香末是生产蚊香和点燃香(含佛道寺观燃的香)的原料,也可用来加工成炸药等,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部分地区,在历史上曾是当地山民主要的生存途径,解放前下伏头村的祖祖辈辈就靠此为生。大跃进时期,这个村的水打磨曾一度成为全县的面粉加工基地,红极一时,当时流行一首山歌人们至今记忆犹新:“水打磨突鲁鲁转,上扇不转下扇转,磨成香末能赚钱,磨的面粉香又甜”。歌词共有10段,是当时山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