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洞寻踪

天门洞寻踪

一力散文2025-09-07 15:35:41
或许是对历史文化的痴迷吧,多年来,底蕴厚重的桐梓天门洞象一杯久久未曾品尝的陈酿深深地吸引着我这个异乡游子。2005年11月中旬,怀着阅读一部鸿篇巨著的心情,我如愿以偿,终于一点点地亲近着抚摸着畅想多年
或许是对历史文化的痴迷吧,多年来,底蕴厚重的桐梓天门洞象一杯久久未曾品尝的陈酿深深地吸引着我这个异乡游子。2005年11月中旬,怀着阅读一部鸿篇巨著的心情,我如愿以偿,终于一点点地亲近着抚摸着畅想多年的见证了中国二十世纪中期一段艰难史实的天门洞水电厂、天门洞“小西湖”,了却了一场夙愿。
尽管那天的寒气很袭人,尽管心底原本就预留了足够的激动,当我面对笼着一层梦一般薄雾的天门洞水电厂,极目其饱经沧桑的容颜和与生俱来的从容大气时,惊讶和震撼交加的那会儿我仍有种激动得要落泪的感觉:黔北深山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的聪明智慧,在1940年代那个中华大地惨遭日寇肆意蹂躏的岁月,共同匆忙地催生了天门洞水电厂这个旷世工程,昭示了华夏儿女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气节与豪迈!天门河水电厂建于1941年,目的为解决西迁至此的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第四十一兵工厂生产用电。建厂碑明确记述:越两载,坝渠、机房诸工程先后完成。两台庞大的发电机组,系美国奇异公司当时最新产品,由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克服种种困难,飞越驼峰航线运抵桐梓。中国工程师学会及水利工程学会会员陈祖东总司工程之事,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大学、工业大学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设计和安装。这五所名牌大学的校徽与陈立夫等国民政府诸多要员的题词在电厂建成的同时一并镌刻于洞壁,迄今清晰可见。近年美国厂家得知机组尚在运转,拟以最新产品换回,被颇具文物保护意识的有关部门婉拒了。
利用天门洞水电厂发电进行生产的第四十一兵工厂,1938年春西迁至此,职工4000多人。由这里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的大量中正式步枪和捷克式轻机枪,成为中国前方军队奋勇杀敌的主要武器之一。历史不会忘记,天门洞水电厂是为中国抗战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的!1945年8月15日,兵工厂与当地群众联合举行盛况空前的篝火晚会共祝抗战胜利,仅工人们高举的龙灯就长及里许。当年活动中,冠以“举国欢腾”金字门额的斗大美术字对联“三岛君臣,原子弹前齐屈服;八年血债,投降书里可追还”令人瞩目。至今吟诵,时人胜利的喜悦之情似乎仍历历在目!
资料告诉我们,天门河水电厂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建成的溶洞水电工程,而且是抗日时期国民政府建设且一直使用至今的唯一溶洞水电厂;她既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坚持抗战的历史见证,又是世界人民团结抗日的历史丰碑。我想,单凭这一点,天门洞足以令人高山仰止。
与天门河水电厂毗邻的是囚禁张学良将军两年有余的天门洞“小西湖”。当年电厂建成,为蓄水发电,于天门洞上方500米处修筑拦河坝,形成一座人工水库,由于湖光山色俱佳,遂有“小西湖”美称。1936年12月,震惊海内外的“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幽禁,从南京转到奉化、黄山、萍乡、郴州、沅陵,最后转到黔省开阳。1944年9月,又被转至桐梓,直到1946年11月。
张学良住在湖西北半山一幢西式平房里,附近有两幢类似的房屋,住着看押保护他的刘乙光夫妇和巡逻队。在赵四小姐的陪伴下,读《明史》、练书法和湖畔垂钓。时任桐梓县长赵季恒三次拜会张学良。一次谈话涉及《明史》,张感言:“从来封建王朝亡于宦官外戚多矣,而今的裙带关系,不就是这一套嘛!”张学良曾书赠赵季恒一条幅,文曰:“先天下之忧而扰,后天下之乐而乐”。闲遐苦闷之际,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到湖心亭游玩和垂钓,后在小西湖南端柳荫下亲手建平台、搭草棚,名曰钓鱼台。
1946年冬,张学良被迫秘密移往重庆,遂离开桐梓。将军去后,原贵州省教育厅长、桐梓人谭星阁来此游玩,见钓鱼台空空如也,感触尤深,书楹联于钓鱼台:“这道岸,并非圯桥,偏有授书来少帅。那条河,尔名渭水,岂无垂钓不太公。”1981年,前东北军部属段少勋先生(后为中共遵义地委统战部长)来此地寻游,心潮起伏,遂口占五言绝句两首:“钓台何处是,三潭留残痕。功过谁评论,秋水鉴古今。”“古都称兵谏,青史耀光辉。山河还依旧,将军何日归。”
当年囚禁过张学良的“小西湖”,湖心岛上修有湖心亭,亭柱上书楹联“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湖中竖“三潭映月”,还有观鱼处、钓鱼台、放鹤亭、望湖亭等。如今,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极具多种韵味的小西湖因为张学良的短暂羁留而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成为任人凭吊的一个去处。
从桐梓回来已有些时日,令人亦喜亦悲的天门洞却久久不能让我释怀开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