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忘小平故里行
丹桂飘香秋意浓,欣逢盛世国运兴。奉节县基层妇女工作者五十余人聚集一堂,通过县委党校为期三天的集中学习后分别乘坐两辆大巴车奔赴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和四川广安邓小平故里,缅怀革命先烈,追忆伟人丰功。作为百万
丹桂飘香秋意浓,欣逢盛世国运兴。奉节县基层妇女工作者五十余人聚集一堂,通过县委党校为期三天的集中学习后分别乘坐两辆大巴车奔赴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和四川广安邓小平故里,缅怀革命先烈,追忆伟人丰功。作为百万奉节人中的一名女性,我有幸参加了这次金秋广安行,下午四时许由重庆出发前往广安,汽车在川渝大地的山水间飞驰,车窗外,城市、乡村、农田、山岭向身后奔跑。车内姐妹们心情激动情绪高涨歌声不断,山歌、民歌、流行歌曲一首接一首,迷语、笑话、言子一个接一个,把枯燥的行程烘托得有滋有味,不知不觉间就到了广安,汽车驶入广安市区已是华灯初上。下塌嘉州宾馆,漫步广安街头,欣赏城市夜景,广安街道宽敞整齐,城市布局科学合理,人行道两旁绿荫如盖,街头随处可见小平的巨幅照片。步行十多分钟,来到广安人引以为荣的“思源广场”,远远望去广场中心的标志性建筑--“真理宝鼎”高高立于广场正中,宝鼎在灯光的映衬下奕奕生辉,据悉小平同志诞辰百年之际,家乡人感激小平同志于国功大,于民恩深,铸宝鼎以为记。鼎为青铜所铸高十米,重四十一点八吨,正面镌刻“解放思想”,背面镌刻“实事求是”;基座正面是“南巡讲话”的全文,背面小平语“发展才是硬道理”。兹以前证国史,后启来人。古人云,一言九鼎,“发展才是硬道理”寥寥七字国兴民富,是然也。在宝鼎基座的右侧有《广安真理宝鼎记》,俊秀飘逸的烫金行楷镌刻于坚硬的花岗岩底座,该文为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先生撰写。姐妹们让我细读之,鼎文文彩飞扬,骈散结合,或叙或议,或抒情,或感慨,概述了小平同志平生的卓著功勋、以及屡经磨难、矢志不渝、追求真理,为国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受人拥戴的一生。全文洋洋洒洒,笔力强劲,文思流畅、气势辉煌,一气呵成。情深处令人动容,激昂时催人振奋。
第二天清晨,用过早餐,汽车直奔相距广安市区七公里以外,位于协兴镇牌坊村的小平故居。小平同志故里座落在苍翠的园林之中,园林延绵数十里,林中时时显现出一块块造型各异的石碑,注明着栽种者单位,导游告诉我们,像这样的石碑大约有一百多座,是全国各省(市)、中央各部委、以及部分国家领导人栽种的,这是缅怀一代伟人的“天然纪念馆”,也是十三亿中华儿女为小平同志立下的无字丰牌。有一块石碑非常特别,碑面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五十六个窟隆,代表着五十六个民族,窟隆大小代表人口数量,这是五十六个民族同心同德、集体缅怀小平同志的历史见证。小平故居的建筑群均为木柱石基,粉墙黛瓦,古色古香,朴素大方。青山、绿树、翠竹、荷塘、瓦房曲径通幽相映成景,充盈着浓郁的蜀乡风情,展示着独特的巴人韵味。
小平故居由小平铜像广场、小平故居陈列馆、小平旧居以及邓氏祖坟所组成。大家漫步在幽雅宁静的青石小道一边欣赏田园风光,一边听导游小姐深情并茂的讲解。最先来到的是小平铜像广场,这里三面环山,小平亲切而安详地端坐正中,目视前方,面若沉思。走着走着,“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几个大字映入眼帘,鲜花环绕中的馆名为江泽民同志手书。陈列馆属呈不对称建造,右短左长,左边是三叠斜坡式砖瓦建筑,象征邓小平人生的三起三落,中间黄金分割位置是直立的墙壁,象征邓小平是中国革命的一座丰碑。房顶呈平缓的斜坡,象征邓小平最终归于平凡的晚年人生。走进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伟人的全身浮雕。右为小平语:“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陈列馆以“走出广安”、“戎马生涯”、“艰辛探索”、“非常岁月”、“开创伟业”、和“您好,小平!”六个单元组合而成。最后来到电影厅,观看了为时八分钟的影视片,电影运用壁画和世界首创的三机连映的数字电影放映技术以及多媒体展示系统,共同组成鲜活的立体空间,放映中,我们犹如乘坐穿越时空遂道的快车,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从我们身边闪过,鲜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邓小平辉煌壮丽而又富有传奇的经历,身临其境的再现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的历史场面,把历史还原为现实,将过去呈现在眼前。
走出陈列馆,回到现实中,来到小平同志故居,这里又称“邓家老院子”,这是一座坐东朝西的“凹”字形农家小院,就在这个川东山区极普通的农家老院内,诞生了一代伟人邓小平。小院由十七间房屋相连而成,由左至右分别为农具室、姐妹们的闺房、小客厅、小平青少年时的住房、家人的饭堂、父母的卧室、兼主客厅的堂屋、祖父母卧室等,房内分别陈列着农具、家具以及少量历史性的照片。这是一幢沐着世纪风雨的老屋,青瓦著顶,泥土摸地,青石铺就的院坝简洁而大方。竹翠环抱中的庭院绿树成荫,屋前铁树龙鳞铁甲花蕊正艳,其花之艳形之奇让人惊叹。院门前一方碧塘如镜,满池睡莲飘摇,据悉为小平幼时洗砚处也叫洗砚池。站在故居堂屋门前向前眺望,不远处一座“凹”形的小山丘其状若笔架名曰笔架山,由堂前望去屋、塘、山相连成一线,相溶为一景,导游戏说:“人言:门前一座笔架山,不出文官出武官”。
出旧居,过清水塘,来到邓家的“神道碑”和“德政坊”。讲解员介绍说:邓小平可算是“移民后裔”,邓家祖籍江西吉安,其先祖在明朝由江西入川落籍于此,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到小平这辈已是邓氏十九代子孙。邓家祖上曾为官至清朝大理寺正卿,颇有政绩而深得民心,曾获得清嘉庆皇帝赐予的“神道碑”和“德政坊”,村子由此得名“牌坊村”。其“神道碑”和“德政坊”在文革中毁掉,我们眼前看到的“神道碑”与“德政坊”均是后来的复制品。邓父绍昌是读书之人,为人开明通达,当过县团练局小官和民间“哥老会”组织的小头领。在其父的影响下,为小平从小立志求学,远走他乡,追求真理,进而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最后,来到位于佛手山小平母亲淡氏墓,淡氏墓坐落在佛手山中,背青山而面渭水,渭河如玉带般环绕山脚,对面是闻名遐迩的华蓥山脉。淡氏墓由小平祖母、伯祖母及母亲墓相连组成,为协调与美观,旁设空墓一个四墓结成一个整体。墓上芳草萋萋,墓前有小平父亲手书的碑联,“佛山作保障,渭水绕佳城。阴地不如心地,后人须学好人。”字字苍劲,句句警世。墓右一方天然巨石,形状如印,一棵巨大的黄葛树由石缝中而延伸而出,导游介绍说:此石从前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yifuya.com/html/sanwen/xs76o896oio41y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