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望与胸襟

愿望与胸襟

女人气散文2025-09-10 09:07:46
鲁迅先生在他的《病后杂谈》中说:“知道过许多人,这些人物都怀着一大愿。大愿,原是每个人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却模模糊糊,自己抓不住,说不出。”其中有一位是:“愿天下的人都死掉,只剩下他自己和一个好看的姑娘
鲁迅先生在他的《病后杂谈》中说:“知道过许多人,这些人物都怀着一大愿。大愿,原是每个人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却模模糊糊,自己抓不住,说不出。”其中有一位是:“愿天下的人都死掉,只剩下他自己和一个好看的姑娘,还有一个卖大饼的。”这个大愿至少反映了人类生存的两大真谛,一是世界不属于某个人所独有,人类共同拥有和分享着世界的一切。别人总在不停地占有甚至掠夺你想据为己有的一切,他们的存在仿佛就是自我存在的障碍,所以他希望“天下的人都死掉”。二是个人的存在依赖于别人的存在,一个人的衣食住行,不可能都自己包下来。为了保证自己的基本生存,世界上的人不能都死掉,至少要留一个卖大饼的。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既有斗争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这中间包含着这样一层道理:如果允许自我存在,就得允许他人存在;如果想获得自我利益,也应该让别人获得相应的利益。这就是愿望与胸襟间的依存关系,所以一个人要有胸襟,“有胸襟”不一定是道德层面上的诉求,而是生存的必需。
人类必须明白:没有他人的存在,自我何以存在;没有他人的存在,即使自我存在,又有何意义。比如我们在奥运会上不仅要为我们自己鼓掌,也同样要为他人喝彩。试想一个人如何比赛拳击,一个人的百米赛跑,跑快跑慢又有什么意义。没有悬念的比赛,只是表演,而不是竞技。所以竞争其实也是人生的精彩,只是竞争也必须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
当我们醒悟到人与人之间本质的联系是彼此的需要,而不是相互的仇视和戕害时,我们就会变得豁达和宽厚。这是人类在自私、竞争的基础上所能达到的仁慈、宽厚和给予的另一个高度。显示出人类可以用自身的气度和胸怀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身的欲望,从而达到人类共同希望的彼此协调的文明状态。我们常常谈:取、舍、得、失,“得”是人的需要,是人的原始意识。“舍”是人的品质,是人的更高意识。而舍与得、得与舍之间又充满了辩证和循环。当我们“得”的时候,我们要想到“舍”,这样“舍”的时候,我们又往往会“得”到更多。当我们孜孜不倦地营造自己生活时,我们付出辛劳和智慧,同时也获得了我们的需求和满足。我们尽可以心安理得地去享有我们的所得。当我们面对他人通过努力获取更多更大利益时,我们同样也应心安理得。
每一个人允许自己所得,就得允许别人所得,这就叫心态平衡。每个人能力有大小,努力的程度也不同,因此每个人的心态只能建立在自我所能和自我付出的程度上。一个博大的胸怀表现在对于别人的赞赏和祝福,人与人之间,除了利益纷争还应有更多的共同追求。即使是利益纷争也可以谋求双赢,不一定非得你死我活。也就是在某种程度上,人需要有抛弃人与人之间的蝇头小利,去追求除利益之外的和谐心胸。追求自己幸福的同时,也需要有给予别人空间的胸怀和境界。给别人空间,实际上也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和生存范围,给人空间,既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