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何方
几年前的一个夏季,耄耋老人黄维登先生捧着他撰写的《上薛宅村志》交由我翻阅见识,我仔细欣赏之后因为他的这番苦心造诣而由衷赞叹。国有国史,县有县志,村难道不该有村志吗?咱们村子里舞文弄墨者寥寥无几,已近黄
几年前的一个夏季,耄耋老人黄维登先生捧着他撰写的《上薛宅村志》交由我翻阅见识,我仔细欣赏之后因为他的这番苦心造诣而由衷赞叹。国有国史,县有县志,村难道不该有村志吗?咱们村子里舞文弄墨者寥寥无几,已近黄昏之人难得他有这份公德心,委实令人敬佩与感涕。村志所写条条目目详情未考,从古至今仅有一个概略而已,字里行间无不跳跃着一颗追古抚今的不老之心。特别是咱薛家仅写道:薛氏,龙溪,玉案(尚书公派下),明朝初迁基于此,一语带过,不甚明了。我心中也确实一片茫然,说不清楚,道不明白。多年来我填表格写籍贯时,都会毫不犹豫地写上“浦江”二字。这是浙中地区一个古老的县份,建县逾一千八百多年,以仙华山奇秀幽而名闻遐迩,又因浦阳江而得名。奔流不息的浦阳江向东直通富春江,过杭州湾,汇入浩瀚的东海。
我现在居住的上薛宅距县城十公里,豪不起眼,在地图上根本找不到它的具体位置。杭口岭未打通隧道之前,外出办事须翻山越岭。从呱呱坠地至今我一直生活在这个绿树村边合犬吠上炊烟的小山村。如今许多头脑活络的人纷纷迁出村子走向了城市,失去了与土地的亲密关系,籍贯二字对于他们已没有多大分量。但冥冥之中似有召唤,召唤我涉足这块神奇的土地。
那个夏日的夜晚,我和父亲在在如水清辉中点点繁星下聊到了“祖先”的话题。我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在壶源江畔青龙头建造十三间房屋,龙虎门石板明堂是当年最豪华的数一数二的。虽上逮至乾隆盛世不远,但皇恩未必会浩荡到这一偏远山区。道光年间又大兴土木造厅建堂,凡廿四间,气势雄伟,轩峻壮丽。想当年的生存条件一定十分恶劣,荒草丛生,荆榛遍地,祖先一定也是筚路蓝缕硬凭着自己一双勤劳的双手开垦出这一片黑土地,娶妻生子,成家立业。抓一把泥土,说不定能捏出祖先的汗水。把自己的家族用汗水浇灌滋润的这块土地称为家乡,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家乡让我肃然起敬。道光年间这儿还出了一名优秀的婺剧演员薛广庞,唱腔圆润,演技出众,名震金华府各县。
我家老房子便在厅堂右侧,厅堂之内雕梁画栋今犹在,墙壁之上笔迹墨宝尚清晰。遗憾的是前厅荡然无存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场无名大火。
那么我的祖先这一支薛氏来上薛宅之前又来自何方呢?父亲又娓娓道来,我的祖先是从塔山脚下迁徙而来,那时薛氏家族人丁兴旺名人辈出。只因龙峰塔一带是块风水宝地,一塔一胡,似一笔一砚,有诗为证:惜无水榭听钟声,幸有龙峰留塔影。后适逢战乱,湖填笔干,风水顿失,族人纷纷逃往山区避难。今天尚有下薛宅薛下庄等村的薛姓之人乃我同族。
听完父亲的讲述,我又去求助书籍佐证。细数薛氏渊源,系由国名而得姓。据《辞海》考证:薛,古国名,祖先奚仲为夏代的车正,传为车的创造者,居于薛(今山东滕县南)。《史记.汉高祖本纪》记载,秦二世二年(公元208年)“闻项梁在薛,从骑百余往见之”,
“项梁尽召别将居薛”。这样说来我的祖先归根结底是从北至南山东迁来的。然岁月悠悠几度春秋一再迁徙,祖先的足迹早已消失在北方旷野茫茫风沙之中了。难怪山东以“薛”字为首的城市名称有那么多,如薛家岛,薛城,薛庄……
千百年来我的祖先薛氏一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穿过尘沙迈过黄土,终于找到了一方江南水乡安居下来。对于来时之路发生了什么我永远不得而知,生而为薛氏中人三十余载,对于故土至今才理出一点点头绪来。我才明白我的真正的根在山东滕县。我从历史中走来,奚仲是我的始祖,数千年来血脉相承至今,才出现了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我。
但只要叶连着枝,枝连着根,一切过程已无关紧要。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固有的那种强烈的寻根热归属感。奚仲是黄帝的裔孙,而奚仲是薛氏的始祖,如此说来我是当之无愧的炎黄子孙。其实海内外的华人又有谁不是炎黄的子孙。香港澳门已陆续回归,台湾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叶落归根,这是叶对根的情意,也是根对叶的渴望。每个人叶落有处,自己的灵魂才会有安息的家园。
夜已深。万籁俱寂,月光如水,白天看见某省高考作文题目,心灵为之触动,遂披衣记下以上文字,聊以释怀。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yifuya.com/html/sanwen/x6ossidi8i74f4g.html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