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灵岩寺

千年古刹灵岩寺

解约散文2025-09-16 16:50:08
这个端午节,去了一个美丽的地方——灵岩寺,之前竟然从没听说过这个拥有1600多年历史的,始建于东晋的名刹,又听说灵岩寺南依泰山,坐落于泰山西北麓,现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不怪我的孤陋与寡闻了,谁让它和泰山做邻居呢!此刹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境内,北距济南45公里,南离泰安25公里,这座千年古寺佛教底蕴丰厚,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名列其首,而且是国家首批4A级旅游风景区呢!
踏着清凉的晨露,一大早一行人走向幽静的山谷,路旁参天古树,翠竹繁花,鸟音婉转,泉水叮咚,目极处仓翠重叠,远近错落有致,好一处清凉仙境也!灵岩寺最著名的景观当属辟支塔、千佛殿、墓塔林以及滋养山寺的甘露泉、袈裟泉等多孔天然泉水。
进得千佛殿内,着实被四十尊栩栩如生的彩色泥塑罗汉像给震住,也曾见过多处寺庙里的罗汉像,但是如此生动传神而又浑朴逼真的罗汉像还真是少见,引用艺术家们生动的描写:“观其形态,无不准确生动;察其神情,无不细致入微;看其气质,无不形象传神,可谓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动,此外,人体与衣饰的关系处理也非常得当,线条的曲直、虚实与起伏,动作瞬间的衣褶变化,织物的质感,都表现的准确而生动,节奏感极强。”导游说其中有一尊罗汉像是济公和尚的,一看果然神形兼俱,破烂的粗布衣裳,也遮不住此公瘦骨嶙峋的身架,真是慨叹我国古人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不过想想灵岩寺“兴于北魏,盛于唐宋”,这些泥塑代表的是世界一流的雕塑水平,也就不足为奇了。
流连在灵岩寺附近山谷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见灵岩寺的标志性建筑——辟支塔,始建于宋淳化五年(994年),历时63年完工。塔高55.7米,是一座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绕着塔身细细端详,此塔气势雄伟、造型美观、结构复杂、比例适当,呈典型的宋代风格,站在山顶俯看辟支塔,在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连绵山脉和苍松翠柏簇拥下,巍然屹立,塔身上置的铁质塔刹更像一把利剑,正凝神屏息指向肉眼所不能及的无限,俨然一座威震四方八面的镇山宝塔!难怪宋代文学家曾巩有诗赞曰“法定禅房临峭谷,辟支灵塔冠层峦”。
沿着曲曲折折光滑的石阶,循着曾巩的足迹,或许还有梁启超,还有刘海粟等等大家的脚印,花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爬到山顶,俯看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的古刹灵岩寺,穿越千年时空依然巍峨挺拔的辟支塔,还有由灵岩寺历代高僧墓塔形成的墓塔林,穿越千年的历史,算得上久远,该记住的,依然被历史一一铭记,以这般浑然天成的方式,与江山日月同在,抬眼远眺,层层叠叠的泰山山脉,气势恢宏,自有一股屹立千年的浩然之气,静心凝望之后让人肃然起敬,遂发现自己的渺小,突然想起铭记在心里的那句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站在山顶细细咀嚼,慢慢竟似有顿悟后的了然,于是,有了行遍千里江河山川的梦想,有了追寻山穷水极处的妄念,或许有一天,在某个陡崖深谷,遇着一个衣着褴褛的乞丐,摇着破扇,一瘸一拐却唱着欢乐的歌:“鞋儿破,帽儿破,哪有不平哪有我......"
还没来得及细细察看甘露泉眼喷涌出的晶莹的露珠泉水,没有品尝山泉水滋养出的金黄山杏的滋味,带着遗憾,就要匆匆离开。
最遗憾的,是没能在清凉安静的灵岩寺宿上一晚,借此幽静深邃的林间月夜,入得千年古刹,听听四十罗汉尘间凡俗的千年往事,让自己游移在尘俗边上耽美的人间幻境,哈哈,一个入世的出世客,差一点泥塑成形是也!
爱上了灵岩寺的幽静和深邃,更喜欢灵岩寺的低调和“清凉”,人生嘈杂漫长的旅途中,能遇着几处契合自己心意的风景,供自己在疲倦的时候拿出来把玩,实在是一大快事!
如果你在城里呆久了,感到累了,倦了,不妨去去“清凉”的灵岩寺,随便找一棵寺庙周围的松树或者柏树,以虔诚的姿态,盘腿而坐,把你满心满肺的尘埃,全盘托付给它,它会以灵泉滋养的枝叶,轻轻地,缓缓地梳理、荡涤你的身心,尘埃落在树下,正好做树根的肥料,你空出来的身心,当然可以带走这里纯净的阳光和雨露,于你于它,想必该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呢!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