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游土楼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枝奇葩,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热爱人文特色的爱好者,古代民居虽然没有皇宫贵族府第的金碧辉煌之恢弘气势,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更使人留恋往返。古来文人骚客畅游四海,挥笔留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枝奇葩,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热爱人文特色的爱好者,古代民居虽然没有皇宫贵族府第的金碧辉煌之恢弘气势,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更使人留恋往返。古来文人骚客畅游四海,挥笔留墨,留下了千古绝唱。我虽没有跨越江河湖海之豪情,闲暇,倒也走过了大江南北,领略到了风格各异的人文知识。从陕西传统的半边盖的厦房到广阔草原哈撒克的毡房,从云南苗寨的吊角楼到北京胡同的四合院,每一处不同的建筑风格都让我陶醉其中,整个建筑的设计,布局落成到完整保存都充满了奇妙的色彩,每一座都可堪称精致的艺术。从北方明清朝代晋商文化的山西平遥古城到黄山脚下安徽黟县的徽商西递村落,无不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块秦砖汉瓦就是一本厚厚的史书,一栋建筑就是一座丰碑。。见过不少古朴典雅的官商士大夫的府邸豪宅,却没有真正见到过规模宏大掩映在青山绿水中鲜为人知的连绵起伏的民居群,直到见了闽西永定的客家土楼,我才明白震撼两个字的真实感受。从福州南下经过厦门,泉州,再西行,座座青山相连,风景如画。当年闽西被定位为革命苏区很可能与这一带的特殊的地形有关,深山不见人的空幽,才使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路清风欢歌,长途车马没有半点疲惫和枯燥,斑斓的色彩,浪漫的情怀,伴随着夏日的凉风拐过了十八弯的山路。横穿群山,抵达永定时已是枝头斜阳,倦鸟归巢时分,落日余辉下的洪坑四十六座土楼群也多了几分娇媚和柔情。
黛色青山默默,小桥流水潺潺,嫩绿的芭蕉,秀丽的竹林将古色古香的土楼环抱在宁谧的彼岸,炊烟四起,鸡鸭成群,星星点点的游人让客家人居住在人间的此岸。土楼外观以黏土为主材料夯实而筑,结实略显笨重,内部以木头为原材料精雕细作,形状不同,大小不一。巍峨的群山将土楼衬托得风情万种,阡陌交通的村落里,圆形土楼颇有古城堡的仪态。最有典型代表的是颇有鹤立鸡群的振成楼,进入大门,顿时豁然开朗。层层叠叠的房屋让人眼花缭乱。内部结构分为内外环楼,内环用来会见招待尊贵的客人,进行重大的外事活动;主人当年的尊贵仿佛还残留在百年不腐的神龛里,宽阔威严的庭院似乎还能听见宾客满座的觥帱交错之音。木质的外环楼被隔开成多个单独的房间,供内眷生活居住,每一隔间的门口都有大红灯笼点缀,烘托着喜庆的气氛,寄托了主人良好的愿望。在那精雕细刻的闺房里,可惜,再也见不到莲步轻移,欲语东风独倚斜栏的妙龄佳人,听不见悠扬略带忧郁的琴声,书声和微微的叹息声。
高大巍峨的方形土楼壮观如宫殿,倚最高点而建,奎聚楼就是方形土楼的典型代表,如下山猛虎。院内主人介绍为布达拉宫的设计,抬头观之,的确看见错落有致的门厅,,庭院前高后低,中厅高,两厢低,雕梁画栋,飞檐翘壁,庄严华丽,也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在奎聚楼可以看到主人对圣贤书的膜拜,“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儒家思想看来几千年都长盛不衰,生根发芽到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寸土地。可惜的是他的后代大部分出山四海而居,空荡荡的房屋寂寞地守候着久不归来的游子。
洪坑村落里大大小小的土楼还居住着现代客家人,少许的商业也被带进了山谷,小商店,小餐馆,小旅店也在忙碌着,散发着现代的气息。大部分土楼仍然守望着山风里扬起飘香的稻谷,恬静的老妪孩童,袅袅升起的炊烟,烂漫的山花,淙淙的溪流,高大的榕树,客家人在这片悠然自乐的桃花源里依旧守卫着心灵的宁静。遗憾的是山外喧闹的异族已经开始侵略盘剥大山里客家人仅存的这方净土,在洪水决堤的前一刻洪坑村落还能坚守多久?家园的流失,精神的放逐,青山无语,山泉干涸,那将是现代文明留下的无比重大的灾难。
站在幽静的石砌小路上,凉风徐徐,放眼而望,暮色中的土楼雄居一方,多了男性的坚韧和成熟,任那滔滔的河水流过,宠辱不惊的沉着依偎着座座青山,青山有幸,流水有情。我默默着祈祷,默默地为他们祝福。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yifuya.com/html/sanwen/xa5a5656doog33u.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