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让年老的父母分开
弟弟家新生了小孩,弟弟两口子又都得上班,孩子便没有人看护。一入冬,母亲就被接去哄孩子。一去就要几个月的时间。老家只留下六十多岁的父亲一个人守着。我在离老家二十几里的一个乡政府上班,在市里边住,平时只能
弟弟家新生了小孩,弟弟两口子又都得上班,孩子便没有人看护。一入冬,母亲就被接去哄孩子。一去就要几个月的时间。老家只留下六十多岁的父亲一个人守着。我在离老家二十几里的一个乡政府上班,在市里边住,平时只能在双休日回家看看父母,赶上工作忙,回老家的次数就少些,但有父母相依相伴,他们的身体都还硬朗,我也不怎么担心。这次母亲一下子要远离父亲这么长的时间,忽然觉得心里慌慌的。记忆中父亲是不会做饭的。有时候,母亲回娘家住几天,都要提前把干粮给我们准备足了,吃时放锅里热热就行。如果要父亲自己做饭,那就只有一道,就是把玉米面里放点葱花、盐,和好面,攥成面疙瘩煮着吃。母亲一去几个月,父亲自己怎么生活呢?
又是双休日,我买了些东西,急勿勿地回家看父亲。到家时十点左右。推开堂屋门,屋里有些乱,很冷清,完全没有母亲在家时热热呼呼的感觉。父亲一个人的热气温暖不了几间大大的屋子啊!
父亲正吃饭。他没有象母亲在家时放上饭桌,摆上菜碗、馒头浅子,必定还有两碗热气腾腾的玉米粥。他只是坐在灶台前守着一碗熬白菜吃着馒头。这时候本不到吃饭时间,父亲准是把一天三顿饭改成两顿了。一问,果然是。他还说冬天又没什么活,只要不饿就行。看到父亲手里拿的馒头很白,发的很好,我便问是不是买的。父亲一脸得意,说是自己蒸的。我有些惊讶,父亲几时学会做饭了。走进西屋,入眼是晾在盖板上的青色的馒头片,旁边还有几个青色的馒头蛋子。父亲是在自己学着蒸馒头啊!和父亲坐着聊天,父亲一个劲地说现在做饭什么的他自己都学会了,自己能照顾自己,让我不要担心他。六十几岁的人,本该是儿孙绕膝,乐享天伦的年纪了,儿孙却一个也不在身边,老伴也出了远门,很多事都要自己学着从头做起,让做儿子的怎能不担心呢?真是苦了父亲了!
回城后,总是睡不好觉,想怎么能更好地照顾父亲,要接父亲到城里来住是不可能的,想来想去,也只有双休日多回去看看了。
老家的院子是父母住了几十年的老院子,在那里父母把我们哥几个拉扯大。特别是近二十年,我们哥几个都在外面求学、就业、结婚,定居在外面。老家经常只有父母两个人,老院子有父母半辈子的记忆,院子里的每一块砖、每一根柴草、每一粒尘土都是熟悉的,父母即使闭着眼也能找到自己想找的东西。父亲不愿离开家,他说在外面睡觉都睡不踏实。
还有一院子的物类需要父亲照顾。家里养着三头牛,一头大牛正值壮年,两头小牛都是大牛的子女。父母精心地喂养这三头牲口,从不吝啬在牛身上花费时间、力气和饲料。大牛年轻力壮,干活任劳任怨、不急不慌,她和父亲一起承担起了家里所有的重农活。大牛一年还给家里生一头小牛,养大了卖掉,对农户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大牛和父亲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一个农户如果没有一头象样的牲口,也会让人看不起,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他们不说牲口不行而说人不行。你看他们家养个牲口都和人似的。一旦家里的牲口老了,父亲总是花很多时间挑选一头象样的牲口,而且养得膘肥体壮,不但能顶起家里的农活,也能给自己挣回脸面。
院子里还养着十几只柴鸡和一条狗。这些平时都是母亲照管。柴鸡管好了,冬天照样可以下蛋。自己养的柴鸡下的蛋绝对是纯天然无污染食品,吃着放心。如果到市里边买柴鸡蛋不但贵,还很难买到真的。有时候攒下几十个,父母舍不得吃,会给我捎到市里来。吃着那真叫一个香。这十几只柴鸡可是母亲的命根子。一只狗平时拴在窗台底下。老家的院子挨着路边。路上有人过狗不叫;有人一过大门口他就会叫两声;如果来人进了院,是熟人,还会叫几声;如果是生人,他就会不停地大叫,直到父母出来。这只狗还为家里立过一次功。一天晚上父亲已经插了大门准备睡觉了,狗还来回跑着挣着链子狂叫。父亲到院子里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狗看父亲出了屋就冲着牛栏叫。一看牛栏父亲吓了一大跳,大牛忘牵进来了,这要是在外面拴一夜,不丢了才怪。待父亲把牛牵进来,狗也不叫了。
母亲不在家,一院子的物类父亲一定得管好。不知哪一天母亲回家来,看到牛、鸡、狗都瘦了一圈,准会叨叨个没完,说父亲连个家也看不好。
父亲不能离开家。他要把这些物类都养得壮壮的,活蹦乱跳的,等着母亲回家来,看到母亲的脸笑开了花,大大地称赞他一翻。
春节时,母亲和弟弟一家都回老家过得年。过完节,母亲接着去给哄孩子。到麦熟时,孩子已有一周多,会走了。母亲要回老家帮父亲农忙。回来前母亲对弟弟说,这回回去孩子就不给来哄了,要哄也行,只要舍得孩子,就给她送到老家去,她不能总把六十多岁的父亲一个人扔在家里了。
我能理解母亲做出的决定。我想在她离开老家的多半年里,她一定非常掂念父亲。怕父亲自个吃不好,穿不暖,有病没有照顾。而她又不会时常打电话问候,她心疼儿子的电话费。每每我们打电话到家里,她接电话向来是三言两语说完事情,紧接着就说没什么事就挂了吧,很少给你嘘寒问暖的机会。她只会在哄睡了小孙子以后,在一旦闲下来的时候,无数次地担心着父亲。父亲本是一个沉默的人,不善表达,只是精心地管好家里的物类,看好家,盼着母亲早点回家。
在一起风风雨雨生活了几十年的夫妻,更多的是相互间的默契和依赖。很多时候吵吵闹闹半辈子的夫妻,到老时也变得越来越和谐,何况父母虽然年轻时也有时吵架,还是非常恩爱的,一旦分开很长时间,能想象到彼此的孤单和无助。母亲身边虽有儿孙,我想能和儿子交流的东西实在很少。母亲从年轻出过最远的门也就是去弟弟家了。她这多半辈子只在老家方园几十里的土地上转悠。她的心思除了照顾父亲、儿孙,只在老家那个大院子里,只在哪块地适合种什么庄稼,只在这一年是否会有一个好收成。而这些并不是已离开农村多年的年轻人感兴趣的东西。我想母亲除了哄孩子、做家务,很多时候应该是沉默的。好在在儿孙身边,母亲不会太过寂寞。父亲却要独自一个人面对一切,他是否会下意识地摆两副碗筷,铺两个人的被褥。每每半夜醒来,父亲是否依稀又听到熟悉的鼾声,下意识地摸摸身边,哪里有人,老伴在几百里以外呢!这个时候,她是否也睡不着觉,在想念自己呢?
少年夫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yifuya.com/html/sanwen/xaiosi67556ut3u.html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