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行务散文2025-08-21 06:43:57
我要说的这个女子不是金岳霖老先生作对子缅怀的那个‘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林徽因,而是梁思成的续弦林洙。
一开始,我关注她只是因为林徽因。那样集才貌于一身的女子,仿若沙尘中的珍贝,不论岁月与尘埃如何掩盖都难以遮其散发的夺目色彩。温朗如月,慧黠如星。好吧!我承认我是个俗人,对那些充满诗情雅意的东西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而对于别人的私家事情却老是好奇心泛滥地想探知一二。刚开始了解她,并不是因为她的诗文她的学问有多深有多引人,而是不知在哪本书上看到的一段,徐志摩和林徽因云云。徐大诗人这可是近代诗坛上的巨擘,就算你不想去认识他,他的诗也会主动跑来课本中和你打招呼。比如说学完一篇诗文后出现的‘朗读课文,并且背诵课文’等等。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园丁们在这方面一般是尽了其责的。于是,我在这样半将半就的情况下对这位大诗人有了一些了解,但却不是很深。个人对这种近代诗没多大兴趣,尤其是情情爱爱又缠缠绵绵的,一看就不知觉的毛骨悚然。但是,对于他的个人生活就不一样了。每个人都有一些八卦因子的,对于别人的私事和新鲜事总是下意识地想要去探索。可惜,我翻了很多资料都没看见她和林美人有结果,好像很一厢情愿。这么一个浪漫主义的大诗人,也会在爱情上吃闭门羹?这林徽因是谁啊,也太有本事了吧!于是,我冲着这个去了解了一下林徽因。不看还好,乍看之下,大吃一惊,果然是一把刷子。她不仅将徐大诗人迷了个半死,连金岳霖老先生也对其也上心的很,好像为此还终生未娶什么的。对于金老先生的理性感情,我估计谁见了谁都会佩服的,这已然是一种境界了。但是,徐大诗人却不一样,这个极为感性极为自我的男子,做事随性而行。一爱上人家,就对人家进行了疯狂的追求。情书也写了,白也表了,可林大美人却似乎无动于衷。这个高蹈于世的女子,给我的感觉既亲近又疏远。她明明就站在你面前,可你却感觉还是有不可逾越的距离。我一直在潜意识里以为她和梁思成是那种恩爱白头的夫妻,走到一起便是老。毕竟,这样的女子,容易教人过目难忘曾经沧海。但是,后来我才知道,陪梁思成白头的不是她,而是另一个女子,林洙。
我当时看了很愤慨,人家林大美人才刚走,你梁公就迫不及待要添房了。这爱情也太经不起时间的捉弄了吧!哪里比得上人家金老先生啊。不过,这却成功地激起了我对林洙的好奇心。到底是什么样的女子,能让爱过林徽因的人爱上。可是,等我了解完事情的巨细之后,就不这么认为了。自己这什么烂思想嘛!简直荒唐可笑无理取闹。人家梁公是在林徽因死后的好几年才娶林洙的,并不是什么促狭的迫不及待。当林徽因过世时,他悲痛欲绝,若不是林洙的出现,他以后的人生之路可能会在灰蒙中度过了。或许,他对林洙的感情是以感激居多。就像在他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中对自己好友陈占祥说的一样:这些年,多亏了林洙……
梁思成去世时,林洙才44岁,却再也未嫁。对于她的评论,外界各有说法。在她的回忆作《梁思成.林徽因.与我》出世后,甚至遭到了许多人的批评。这些人包括她前夫的侄女程怡。程怡对自己的叔叔程应铨和林洙之事耿怀难忘。她认为,林洙对于她和梁思成的爱情回忆,是在让自己的叔叔程应全受辱。当初亦是林洙对不起自己的叔叔,又是背弃又是狠决的。在离婚后,甚至连他们的亲生孩子都不让程应铨见。但林洙的回忆却不是这般,她只是认为她和程应铨性格不同,在一些意见上达不到统一,才会如此。不管这些如何,她展现给我看的都是一副默默无闻坚忍不屈的样子。就像一支盛放在黑暗中的烛,光芒不大却足以照亮人的一生。她或许没有林徽因那样动人温慧的双眸,或许没有南唐北陆的美丽妖娆,但她带给我的震撼,却犹如一方猎旗直杵在了我的心中。鲜炽明艳,温暖灼热。
相爱容易相守难,有多少场海誓山盟败给了时间。曾经年华,瞬作烟花。昔颜晚去,氤氲了蒹葭。时光的浪沙,淘尽一切,却洗不去你的旧容颜。那相逢的楼梯口,那青砖上淌过的雨水,那黄昏刚写便迫不及待探头的月色,那一起走过的萧瑟时光。这些种种,我都会在很多时候想起来。想到更阑,思绪无法安家。月光流过的门窗,青木如昔,却已是物是人非。
我总在想,如果你在,该有多好……
我总在想,那秋风散叶金丝细雨,如果能携你同享,该有多好……
我总在想,那消瘦的烛光,能与你共剪,该有多好……
我总在想,那泠泠如水的夜色,能与你再次穿行,该有多好……
年华翻涌,物转沧桑。走过的路,踏过的桥,遇过的人,终有回不来的一天。相逢的刹那,赐予记忆永恒。待到良辰散去,烟花夜老,一个人想起来的时候心底还有未断的牵挂。原来,我一直都不曾忘记。
这个女子,是适合做那四月天的。不烈不妖不骄不燥,坚忍如同一方金石,却又明似朝霞。我想在梁公的人生暮景中,她演了那四月天的角色,然后固执停留。温暖了梁公,灼热了世间,亦刺亮了多年后的我的双眼。每当想起她来,我心中都会涌进一道温暖的泉。在尘埃里清明,在冷冽中暖柔,在萧瑟中空灵。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