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雨纷纷时,情切切思断魂

清明雨纷纷时,情切切思断魂

乘骢散文2025-12-08 17:37:1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一触到“清明”这个带有祭奠和行孝意义的词汇,人们便自然吟哦起这首流传千古的名句。我想,杜牧的这首绝句之所以千年后在人们心中仍能根深蒂固、经久不衰,甚至未来流传更为广泛,除了它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魅力外,更重要的是它关系着一个节气,一个节日,和一些承袭至今亘古不变的习俗,这个举足轻重的节气就是清明。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自始15天内为清明节气。《历书》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此时,北方地气上升,土壤复苏,开始正式进入春耕阶段。但由于地理位置关系,物候和农事相对南方要晚些,可以说清明是北方春天真正到来的时候。
值得一提的是,清明不单单是一个平常的节气,随着历史习俗地沿袭,如今的清明已经是一个内容丰富,富有特色的节日了。
在清明节这一天,如果不是诗句中描绘的淫雨霏霏,那么绝对是个郊游的好日子。清明一到,春色似锦,天清地明,正是郊游踏青的佳日。清明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相继传袭成为习惯。唐朝诗人来鹄在《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里就真切描绘了清明郊游的胜景:“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可见,清明踏青在唐朝时就是一件很时髦的户外活动了。
不过,如今人们重视的不是在这一天里去到郊外如何踏青玩赏博得一乐,而是更专注于怀着沉淀已久的思念,严肃庄重地到荒凉的墓地中去祭拜逝去的亲人。所以,清明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祭扫坟墓,祭拜故人。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这一天,无论家里有什么大事小情都必须以扫墓为主。也无论你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平头百姓,都必须卸下浮躁的尘心,恭敬地在那一抔黄土前感恩、行孝和悼念。一家人带上几天前就备好的各种所需物品,来到故人坟前,燃上一柱香,供上果酒鲜花,开始焚烧纸钱,施叩拜礼行孝,缅怀追思已故亲人。供香缭绕,青烟袅袅,思亲念切,哀音悲鸣,真是思切切,催折肝肠,魂欲断。
清明啊清明,你本是一个天清地明的爽朗日子,却由着历史地传袭,背负了一身的泪水和思念。你让多少人在这一天里泪抛九泉,凄凄惨惨戚戚;你让多少悲泪染成山头杜鹃红,就连子规也带血悲悲啼啼悲悲。
我那逝去亲人啊,你我万里遥遥,阴阳两相隔,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那无处话凄凉的哀痛和悲怆你可懂得?我那逝去的亲人啊,一别经年,想你我已两鬓如霜,多少次想你只能在幽梦中,梦里你回到我的身边,依是旧时打扮,依是旧时模样。我们见了,近在咫尺却相顾无言,只有两行清泪汇成思念的河流。你我执手相看泪眼,就这么任泪水恣意奔泻,是欢喜?是释怀?是无奈?恐怕只有窗外松岗处那一轮明月照映下的孤坟才最解情。苏轼的《江城子》是他悼念亡妻王弗之作,我只能依此如是转化理解,都因在清明。
情人之隔也好,父母子女之隔也好,朋友之隔也罢,不管我们和逝人生前有多少恩怨情仇,都随着逝者的离去而烟消云散,并在清明这一天将思念凝练升华。可惜,一切都成空了,唯有在清明这一天来到荒冢之前,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告慰死者,以此慰安自己的心灵。如是,清明让内疚亏欠的心灵得到洗礼。
我倒觉得写清明写得最绝的属当代人刘晓烽,且来共享。
清明诗《天有霓裳》:
其一:憔悴坟头土,见之如亲人;千古仿徨事,此物最伤情
其二:丙子清明:桃花粉红杏花白,雨打花枝树树开;行人面上悄悄下,几家坟头哭声哀
其三:辛已清明:天公无情最无情,不怜人间孝子心;为赚小可一掬泪,忍教清明雨纷纷
其四:风吹外婆在时雨,雨打外婆在时风;年年此日都留泪,岁岁坟前奠斯人。
其五:阴阳无途通音问,清明寻路且上坟;点点泪和纸钱化,水酒少去不见人。
其六:道边衰草萌生意,一点新绿妆枯黄,纵然无雨犹下泪,外婆坟在堆云旁。
其七:坟头掊土新叠旧,坟前草木枯又青;音容应在此地下,湮没黄尘多少春。
每到清明,荒山野岭和公墓中自有一番凄凉悲壮的景象,看南宋高翥《清明》是这样描写的:“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一读到它,我便想起过世的婆婆,正如此刻,呜咽起,泪拆两行如雨下……婆婆啊,今生我已背负了你十一年的债,叫我拿什么偿还你对我的千好万好啊?今生我的哪一滴祭酒能流到黄泉与你饮来呢?
清明,雨纷纷时,情切切,思断魂。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