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队落户(五十二)

插队落户(五十二)

取胜散文2025-07-04 08:28:38
虽然我们青年队里有的只是手扶拖拉机,而且没有后面的车厢,尽管男生们自己把板车固定在拖拉机后面当车厢用,我们的手扶拖拉机仍然是最“吃香”的.在当地又是唯一的交通工具。拖拉机几乎每天都出去,到镇上买化肥.
虽然我们青年队里有的只是手扶拖拉机,而且没有后面的车厢,尽管男生们自己把板车固定在拖拉机后面当车厢用,我们的手扶拖拉机仍然是最“吃香”的.在当地又是唯一的交通工具。拖拉机几乎每天都出去,到镇上买化肥.买日用品.等等。大概半年之后,车厢终于到了,把铁皮制的车厢安装好后,哈,那就更“吃香”了。
从青年队到镇上有十几里山路,附近的老表经常会来搭车,他们去镇上的早市卖自己种的菜.砍的柴.卖糠.甚至卖自家鸡生的鸡蛋,换些钱买些日用品,我们就采取收费,当然一个来回只是收一两块钱,(去街上看病就不收钱了)因为拖拉机要用油,这也说得过去。刨去油钱,我们的伙食费就可以不用再向每个人摊派了,秋天以后,我们的生活开始稍稍好些了,拖拉机出去,经常会带些吃的回来。拖拉机回来的时候,要经过一条比较宽的沟,那可能是农村种水稻储水灌田用的水渠吧,差不多有两米宽,在路口的地方,上面铺着两块很厚的木板,手扶拖拉机是三个轮子,前面一个,后面两个,车厢的两个轮子就比车头的宽,每回拖拉机开到这里,驾驶员必须下来,把木板按拖拉机车头轮子的宽度放好,很小心地刚开过车头就停下,(如果多开一点后轮就滑下去了)再把木板按车厢的宽度放好再开过来,木板的宽度也就和轮子差不多宽,一不留神,车子连车厢一起跌落到水沟里,记得有好几次就发生过这样的翻车事件。一天大概中秋节吧,拖拉机出去是到县城,出去的是三个人,说好带熟食中的酱猪蹄回来,正好可以赶上大家一起吃晚饭,特地多烧些菜,热闹一下。想得很好,谁知左等不回来右等不回来,等到月亮都出来了,还没回来,大概晚上十点钟了吧,随车一男生跑回来,说是拖拉机翻到沟里去了,这下全部的男生统统都去了,结果还在翻车的附近找了好几个老表一起才把车抬上来,一直搞到凌晨才回来,而买回来的猪蹄,留在那儿等人帮忙的两个人也实在饿了,就吃了,让我们“画饼充饥”了一回。
那年头,大家的生活都不宽裕,农村的生活更简朴,可我见到更“寒碜”的人家竟然是从上海全家支农来到农村的。就在离我们住处不远的山路旁,有一户人家,男主人以前是上海的三轮车工人,在六十年代举家支农,来到江西的农村,住的是村里安排的那种最差的土砖砌的土坯房子,房子的里外都没粉平,只是搭起来而已,房间里,只有两张木板搁起的床,和一张不知哪来的旧桌子,真正的是“一贫如洗”。老表们虽然贫乏,但多多少少有些家底,可是这一家人,简直就是家徒四壁,且家里还有两个二十来岁的大小伙子,那年头是没有出外打工一说,一家四口就靠生产队里的那点出工的工分过日子,又不善长农活,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在农村都结婚已成家了,可他家的两个儿子,根本没能力谈婚论嫁,可说连件象样的衣服都没有。我们青年队的到来,男主人好象有了可以与人用上海话交谈的机会了,过一段时间,他会到我们青年队来坐坐,说说上海的过去,听听我们讲上海的现在,倒倒自己的经历,记得男生中有人把自己的虽然有点旧,但还不错的衣服送给他们,男主人高兴极了,还不舍得穿,很珍惜地成了出门穿的衣服,我们都叹息时代作弄人,竟然还有比我们还“生不逢时”的,为这最贫穷的而又勤奋+无奈的人家惋惜。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