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太白楼

登太白楼

水饭散文2025-04-15 19:00:03
太白楼位于济宁太白路中段,老运河北侧。高大的楼台由青砖砌成。拾阶而上,见台上格局阔大。楼居高台正中,系两层双檐歇山式建筑,灰瓦红柱,古朴而典雅。李白在唐开元年间长住济宁,总喜欢在这个楼上饮酒。李白逝去
太白楼位于济宁太白路中段,老运河北侧。高大的楼台由青砖砌成。拾阶而上,见台上格局阔大。楼居高台正中,系两层双檐歇山式建筑,灰瓦红柱,古朴而典雅。
李白在唐开元年间长住济宁,总喜欢在这个楼上饮酒。李白逝去百年后,诗人沈光作《李翰林酒楼记》,书“太白酒楼”匾额,此后楼名传于世。明代将“酒”字去掉,更名为“太白搂”。酒楼唐时在原址,今址是明初移建过来的,建在当时济宁南门城楼东侧的城墙上。现在看到的太白楼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重建的。明代楼面阔十间,现楼面阔七间。
太白楼内有李白生平事绩及诗文成就图版展示。一楼正厅挂有“诗酒英豪”大字石匾,其下是李白、杜甫、贺知章画像,体态浪漫,风流儒雅。楼内藏有李白醉书的《清平调》和曲阜孔继涑摹李白笔迹刻石《送贺八归越》诗贴,张挂着几十幅当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陈列着历代名家编撰的李白诗文集。
太白楼后面一面巨大的墙壁载有李白所写《任城县厅壁记》,这让我们在激赏李白诗作的同时,看到他文章的神采。该文是李白在济宁居住时为当时的县令所写。文系骈体,虽然脱不了恭维地方官治理成就之套路,但也赞美了任城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地域风情,像他的诗一样写得洒脱自然,从中可见大唐的丰润文风,看到诗仙的风流倜傥。
楼前有李白雕像,深得诗人仙韵。还有乾隆御碑。乾隆帝下江南、封泰山时,六次驻跸济宁,关于李白的诗就写有六首。两块御碑上的诗,一首是:“岹峣楼阁府城堙,名子犹传太白真。善酿者汪信知己,举觞惟贺是佳宾。良辰漫惜方春饯,胜迹初探返跸巡。禹戒常遵恶旨酒,醉歌无事取斯人”。另一首是:“谴筏旃旌入郭堙,青莲遗迹向传真。千年佳话留诗酒,一代名流称主宾。亭北旱应赋云想,池南近可和檐巡。求贤欲以赞时政,此际无资若辈人”。乾隆人到济宁,寻访太白胜迹,回思诗仙与善酿者汪伦和善饮者贺知章等人的种种佳话,围绕“诗酒”二字,将所思所感化成诗句。作为皇帝,羡慕唐玄宗有李白这样的大才秉笔,慨叹自己身边没有文字圣手可以颂赞时政,这对李白的赞许还是很高的。有人说乾隆帝“以禹戒常遵”句贬低李白,我不以为然。作为最高统治者,与一般文人不同,知道出言为天下效的道理,为诗不忘晓谕臣民:平时莫忘酒能乱事,闲来无事才可以像李白那样豪饮。乾隆的诗虽有些八股味,四平八稳,少有激情迸发和灵感闪现,但随兴生发,随物达意,还是很有章法的。
太白酒楼,有人说是李白所建。有人说是贺兰氏酒楼,李白常邀朋在此醉饮。关于李白移家任城(济宁)的原因,《旧唐书?李白传》说李父是任城尉,另有资料说李白有叔父在此任职。时代久远,资料不多,有些事难以辩清,但疑问无关宏旨。确定的是李白来此投亲,并长期将家置此,太白楼确系李白常饮酒处,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李白,才子的资质,个性的张扬,文人的风骨,诗坛的巨匠,不仅闪耀在文学天空,而且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审美标志!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