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

旋折散文2025-03-13 01:23:34
我叫杨根平,1963年出生于丰城一个农村家庭,像所有孩子一样懵懵懂懂地父母的抚育下长大。正当我刚刚学会蹒跚走路,并且越走越的时候,一场高烧之后的小儿麻痹症使我再也没有站起来。那一年我才一岁多,本来正是
我叫杨根平,1963年出生于丰城一个农村家庭,像所有孩子一样懵懵懂懂地父母的抚育下长大。正当我刚刚学会蹒跚走路,并且越走越的时候,一场高烧之后的小儿麻痹症使我再也没有站起来。那一年我才一岁多,本来正是最活泼可爱的阶段,却突然地步篱灰色的世界。当我看到伙伴们嬉戏追逐、跳跃时,我心中充满了羡慕和向往,却再也笑不出来了。
和同龄人相比,我的身躯是这么的瘦,一双蜷曲的腿就像是干枯的树枝。除了整天低着头和地上忙碌的殷切交谈外,我还喜欢望着天空幻想,常常会产生许古怪的念头。无法站立的双腿让我丧失了行走的功能,却禁固不了我飞翔的心,为了融入外面的世界,我用力地挺起腰杆,以手拨动两只脚,一步一步地艰难挪动。
到了可以上学的年龄,我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进入学校一来是上学的路对我而言又远了陡;二来是家里有六个姐妹要吃要穿,也供不起我上学的费用。为此,我只能忍着泪在家照顾三个弟妹,帮助家人打理家务。
在百无聊赖中,我时常翻翻姐姐的课本,在我认识不多的字里,拼写出了“我是杨根平”。看着这简单的五个字,我的心却在沸腾,我想我失去的虽然很多,但至少我还记得自己是谁。
像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每个人都有大志。我的身体状况让我不敢奢望和同伴们一样的机遇,但我不愿意在家里坐一辈子,最终一事无成。我想不管自身的条件怎么样,都应该到外面去闯一闯,即使是捡垃圾、修皮鞋也能养活自己。为了确保有一技之长,能在外找到立足之地,我在一位亲戚那学了些修鞋的手艺。在我还不满十七岁的那年,我不顾父母的反对,只身来到南昌开始了我的闯荡生涯。
摆地推、卖水果、修皮鞋,这些苦活,累活我都干过,坐在马路边经受着风吹雨打,对我还说算不了什么。关键是能在南昌多学点东西,我虚心地向周围的老师傅们学习修鞋的技巧,同时自己不断地白摸索出一些经验。我的诚实本份和吃苦耐劳赢得了顾客的信赖,也引起了一个秦师傅的关注,他的出现成了我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
秦师傅说是看到我勤思实干,为人和善,所以愿意收我为徒。我幸运地来秦师傅的“江西假肢厂”学习做皮鞋,而我是个厂里的唯一一个残疾人,因此我有些自卑。由于身体上的缺陷,我的腿失去了功能,不能将鞋模夹在两腿之间固定好,再将厚厚的皮革包裹。一切只有靠双手来完全,既要抓握鞋具,又要将皮鞋裹紧用细钉钉牢。手常常被划破流血,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
我的腿就成了忘我劳动模的平台,所有的动作都在腿上进行,失去功能的腿全凭我的意志向鞋模抗争。鞋模锤子不时地在这双腿上翻转、锤击,每次下来我的腿上都会留下一道道青紫的血痕。一双鞋做完后,整个人又累又疼,别人一天能做十几双鞋,而我顶多做三、四双。只要双手没有协调好,用力不够、不稳、不巧,就得返工。
后来在秦师傅的耐心指点与手把手的帮助下,我很快地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经验,我告诉自己一定能做好。终于,我每天所做的皮鞋的质量与数量都和师兄弟们不相上下。三年后,我离开厂子,决定开办一所属于自己的皮具订做维修店。
为了筹集资金,我又一次摆起修鞋摊,在好几年地方维修皮具。
1985年,我靠自己的积蓄和向朋友东拼西凑来的五百元钱,开办了一家“爱心皮具订做维修部”。至今我还忘不了当时艰苦奋斗的创业过程,那可真是从一针、一线、一钉做起。在质量与价格上我都给予顾客以最大的诚信与实惠,有质量问题的绝对包退包换,在押金上从不规定多少,顾客可以随意而交。渐渐地我的声誉传开了,许多外省的朋友也特地慕名到我的店里来订做皮鞋。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经营,我改善了自己的经济状况,从而改写了自己的命运。我要用事实来证明,残疾人并不是低能儿,也不是天生就该爱苦受穷的。
随道我做鞋手艺被人认可,前来拜我为师的小青年也多了起来,其中有健全人也有残疾人。虽然我个人的生活水平好转了,但我没有忘本,对于学徒们的学费我全让他们凭能力而交,如果是残疾和家庭困难者就全免。前前后后,我带了十五、六个学徒,在他们面前我从来不摆师傅的架子。我和他们同吃同住。这种真切的关爱我赢得了学徒们的尊重,也让他们更用心地工作与学习。
在我的学徒中有一位弱智者,为了生存在我这里来学手艺。因为大脑反应慢,一个手法要示范许多遍,有时他还是难免出错。我总是耐心地劝他重来,在他沮丧的时候鼓励他振作起来。一次次的失败终于换回了成功,如今他也开了皮具维护店,而且越做越好。他说他终于为自己的后半生解决了后顾之忧,这也让我十分欣慰,我愿意以我的能力让更多的人掌握一技之长,解决生活中的后顾之忧。
学员们学成后常常还记得我这个师傅,他们并不自打旗号,另创名声,而是心甘情愿地在我的名下开办“爱心皮具订做维修部”的分店。这让我非常感动。
1990年,我这个不幸儿也迎来了自己的幸福。一八达岭修鞋之缘,让我结识了一位通情达理的好姑娘,她走进了我的生活,最终成为我的妻子。她在生活上人我最温柔的呵护,在事业上也是我最得力的助手,她让我成为一个幸福的男人。同时,我多年来的努力也得到了家人的认可,曾经有过的担心、怀疑全部释然。他们相信了我做的一切是可以成功的,姐弟们先后加入我的行业,为共同的事业各尽其职。
我想起一位朋友曾对我说过这么一句话:“你没穿过像样的鞋,但你却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望着自己那双变殂的腿脚,再看看柜台里一双双不同型号但同样精致的皮鞋,我心如潮涌、激动不已。正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世上本没有路,但人走多了,便成了路。”
是呀,我只要去走,那么脚下就是路。只要相信自己,路就会越走越宽。
今年六月,我在火车站前100米的二七南路开办了一家餐馆与住宿为一体的旅馆——北方独一处美食城、北方旅社。很庆幸这一切都得到了残联的大力支持,也很快得到了西湖公安特种行业的许可证。同时,我还得到了许多残疾朋友的帮助。
也有人担忧地问我:“隔行如隔山,开皮具店和开餐饮旅馆完全是两个行档,你能行吗?”我知道做什么都不容易,但我相信自己,走自己的路,走多了便能越走越好。这是我走过的路告诉我的。即使没有脚,即使没有路
标签
相关文章